蒋冕
古槐阴下坐移时,天外凉生一叶知。 谁遣林塘有丝竹,残蝉刚抱最高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蒋冕的作品《次邃庵先生待隐园诗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古槐阴下坐移时: - “古槐阴下”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古槐树在阳光照射下形成斑驳的阴影。 - “坐移时”表示诗人在这里停留了很长时间,可能是因为感受到了某种静谧或思考。 2. 天外凉生一叶知: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词句的赏析和理解。 “寒恋衾裯梦未成,呼童推户看阴晴”的意思是:夜深了,我留恋地依偎在被窝里,可是做着同一个梦。我喊醒孩子推开窗户,看外面阴天还是晴天。这两句是写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辗转难眠,难以入眠,于是唤起家人推窗观看天色的变化。 “一庭风露清如洗,月过松梢夜四更”的意思是:庭院里的月光皎洁如洗,清风吹动着树叶,发出沙沙声;月亮穿过松树的枝梢
【解析】 1. 首句中的“俗”是“世俗,尘俗”“违”是“违背”之意。 2. “行过空林僧不见,庭前惟有白云飞”中,“空林”指寺院的深山里,“白”是白色的云朵的意思。 3. “白云飞”是说白云在天上飘动。此句意:走过深密的树林后看不到僧人,只有天空的白云在空中飞来飞去(说明自己)来到这深山之中了。 4. 这首诗是写作者游历到寺庙,见到幽静、清雅的环境而心生欢喜之情。 5.
【注释】 村市:指乡村集市,即市集。宿贾:住宿的商人。不饮茶:因雨而迟来,所以没有喝茶。细袖:衣袖。云髻:高耸的发髻。尊前:酒樽前面。是琵琶:是说弹琵琶。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乡村集市上的场面:蒙蒙细雨洒湿了荷花,住客们来了却迟,不能喝茶解渴;只好翻动着衣袖,把高耸的发髻弄乱,在尊前弹奏一曲琵琶。全诗语言朴素通俗,写景细腻入微,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诗句原文: 湘罗碧绕二妃祠,双冢峨峨傍水湄。 姻旧平生情不浅,何时为草丽牲碑。 注释解析: - 湘罗:指的是湖南省的地域名称。 - 碧绕:形容湖水环绕着美丽的景色。 - 二妃祠:纪念中国古代两位美女娥皇和女英的庙宇。 - 双冢:指的是两位古代女性死后被安葬的两个坟墓。 - 峨峨:高大的样子。 - 傍水湄:靠近水流的边缘。 - 姻旧:指与某人有婚姻关系的历史。 - 平生:一生。 - 情不浅
【注释】 ①蒸衡:即蒸水,湘江。②联舟:指与友同行之船。③新河:指湘江东岸的浏阳江。④浣:洗涤。⑤忧:忧伤、愁闷。⑥潇水:湘水。⑦清话:清谈、畅谈。⑧萧:同“骚”,忧愁。 【赏析】 唐楷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表弟。此诗为送别之作。前二句写离别时的情景,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思念。首句写别时情景,次句写别离后的感受。“蒸”即“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自以为如管夷吾、李斯,乃因进说
注释:清晨我从西城出发又向西行,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寺庙。绿树浓荫不阻挡红尘的道路,不时可以看到行人停下马来观看。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送别友人时,心情非常惆怅,因此选择了“西城”这个地点。他站在城门之外,目送着友人离去。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首联:“晓出西城又向西,人家尽处有招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
暑中偶过僧舍后土山纳凉 积土山头偶一过,薰风生处绿阴多。 尘中忽见湘南景,欲解朝衣挂薜萝。 注释:积土山的山顶偶尔经过一次,那里有新鲜的风拂面而来,郁郁葱葱的树木绿荫浓密。忽然在尘世中看到了湘南的风景,想要脱下朝服挂在薜萝上。 赏析:诗中描述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偶然路过积土山的情景。积土山上的清新空气和茂密的树木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诗人感到十分惬意。然而就在这时
注释: 安山:今河南省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司空宋公:即宋璟,唐玄宗时期宰相。疏浚:疏通河道。蓑笠:蓑衣和斗笠,古人出外打渔、砍柴常用。指顾:一举手一投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安山后有感而作,通过描写安山的河道变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先贤宋公的怀念之情。 首句“河自安山一派通”,描绘了安山河流从山中蜿蜒而出的景象。这里的“自”字,既表明河水是从山中流出
【解析】 这是一首五绝。首句“去年精力减前年”,点明了时间,“今年倍飒然”是说今年的精力比去年还要差;第二句“情到今年倍飒然”,意思是说,今年的情感比去年还要浓烈;第三句“人世能为几时客”,意思是说,在世间能做多长时间的客人呢?最后一句“篝灯犹自理遗编”,意思是说,点着灯还自己整理遗留下的书信。 【答案】 译文: 去年的精力已经减少,比前年少了许多,这情意到了今年更加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