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注释】赵元信:诗人朋友。小鬟:女子的发髻上饰有小环形的装饰品,此处指歌女。便须:就须。熟寐:熟睡。此:指“有所得否”。予:我。戏成:即兴作成。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赵元信近来得歌女小鬟的歌曲而入迷,并因之入梦而作。首句写赵元信听了歌女的歌声便熟睡;次句则写诗人听歌之后,也为之入迷,因而入睡;三、四两句写诗人听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啼花落碧岩前这几句歌词后入眠的情景。全诗语言平易流畅
注释:从元开始,元又回到元;云月团圆是海中的印迹,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处所。 赏析:此首为赠别之作。前两句说从元来又回元去,言其无始无终,循环不已;下句说云月团圆是海中印迹,比喻人生有起有落,但总归于虚无之地。最后两句说这是真正人间的处所,意谓无论人生如何变化,最终总要回到这个归宿。全诗用典贴切自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栽花》一诗。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押韵严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栽花傍庭砌,立木为花屋。 - "栽花":指种植花朵。 - "傍庭砌":靠近庭院的围墙上。 - "立木为花屋":在庭院的围墙上立起木头作为花的屋子。 2. 小户虚一偏,横窗置其腹。 - "小户":指庭院中较小的空间。 - "虚一偏":指在庭院中的一角留出一块空地
【注释】 1. 出江:即“渡江”。 2. 四岸:指两岸。 3. 开帆:打开船帆。 4. 破洪浪:冲破波涛。 5. 春水:春天的江流。 6. 天上:天空之上。 7. 一家:一家人,这里指作者与妻子。 8. 别:离别。 9.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10. 自闻:自己听到。 11. 橹声近:船桨的声音越来越近。 12. 两相即:双方相见。 13. 悲喜:悲哀和喜悦。 14. 牵衣:拉着衣服。 15.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晨光入幽户,手织回文书。 -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这间宁静的小屋,你正忙着在织布机上编织着一些书信。"晨光入幽户"形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带来新的一天的开始。"手织回文书"则描绘了你正在用双手织制回信或书信,可能是回应远方人的问候或交流。 2. 闻古有双鲤,为人致区区。 - 听到古人传说中有两条鲤鱼能化身为人,它们会托人传递信息。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古老的传说
诗句及译文 第一首:沈约楼前落叶黄,朝来玉折报潘郎。 - 诗句释义:清晨,沈约的楼前飘落着黄色的叶子,如同秋意般凄凉,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译文:清晨时,我看到了沈约楼前的落叶纷纷飘落,就像秋天的使者一样,带来了一丝丝寒意和一丝凉意。 - 赏析:此句通过描写落叶,传达了秋天的气息和萧瑟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敏感和对秋天到来的期待与感伤。 第二首:泉石半生闲日月
良嗣壬申年来为生朝寿作一诗答之 惟吾始生朝,汝祖五十八。 甫及贾谊少,祖易大夫箦。 怀绷至不天,能有几岁月。 不得著斑衣,惨惨意常缺。 吾如汝祖年,汝已双髻茁。 似我蒲伏岁,汝方事绅笏。 我更得祖寿,尚有十年活。 汝之事亲日,加我一陪阔。 其如父与子,灾福势相轧。 灾胜福力微,万罪如箭发。 向非天地恩,谁肉两躯骨。 后效皆渺茫,前愆正磨刮。 今兹各天涯,瘴水东西隔。 汝作飞云感,我类寸肠割。
诗句释义 1 随缘禽在笼:顺其自然,鸟兽都在笼中。 2. 观道蚁旋磨:观察蚂蚁在转动的磨盘上来回移动。 3. 忽此作江行:忽然决定要乘船过江。 4. 开窗得虚坐:打开窗户就能得到一个宽敞的座位。 5. 回首城邑卑:回头望去,城市显得很小。 6. 极目天地大:放眼望去,天地显得非常辽阔。 7. 千山雨后绿:雨后的山上覆盖着翠绿的植被。 8. 瘴烟不敢涴:瘴气中的烟雾不敢玷污这片土地。 9.
正月十一夜灯开双花 铅杯压短檠,清膏沃虚草。 炯炯孤焰瘦,吐此双花好。 谁为夜气温,暗助春风巧。 碎剪朝霞红,缘以金粟小。 注释:在铅杯上压着短灯檠,清膏浇在枯萎的草上。明亮的灯火孤独而消瘦,吐出这双美丽的花朵。是谁为夜晚带来温暖,暗中帮助了春风的巧妙。碎剪成红色的朝霞,缘着金粟小的小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和对美好事物赞美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灯火的描绘
第一首: 少年骑马入京城,阔步超群便起家。 亲览声名高汉殿,忧时踪迹仅长沙。 藏刀所在留馀刃,怀璧终身不见瑕。 老眼看公春梦散,不胜哀涕落天涯。 注释: - 少年骑马入京华:年轻的你骑着马进入繁华的京城。 - 阔步超群便起家:大步行走,超过其他人就能成功立足。 - 亲览声名高汉殿:亲自观察并欣赏名声。 - 忧时踪迹仅长沙:忧虑国家的命运而四处漂泊。 - 藏刀所在留馀刃:把刀收起来保留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