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琏
【注释】 武林:今浙江杭州,古称武林。 丁郭舟中:在船上。丁、郭:地名,泛指水乡。 霁景:天晴后的景象。 青喜:青色的喜鹊。 乳燕掠泥轻:初生的燕子飞来,掠过泥泞的水面,轻盈如掠。 衮衮:形容春天到来时景象繁忙的样子。 应惭:感到惭愧。 隐遁名:隐藏退避自己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湖州刺史期间的某一次春日游船上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春晨景色。“天风收宿雾”三字,勾画出了一幅天刚放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再题虎丘》。 译文: 虎丘山依偎着阖庐城的南面,它的壮丽景色在东南边久已闻名。 耸立的山峰与云烟相接,连着大海的气息;凌驾于风中的楼阁下传来诵经声。 剑池石冷秋月映照池水,塔被毁坏多年,但土地依然聚集灵气。 我怀念延陵的吴季子,他在千载后仍然让我情意绵绵。 注释: 1. 虎丘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阖庐(hé lú)
注释:在草屋的亭子,我梦见池塘里的荷花盛开,醒来后诗思更加浓烈。想要了解春天东君(即春天的象征)的意图,只能去那悠闲庭院里观赏烟雨。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梦境的追忆和对自然的赞美。首句以梦起兴,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梦境,梦中的池塘中荷花盛开,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句写醒来后,诗人感到诗思更加浓厚,仿佛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第三句则表达了作者想要了解春天东君的意图的愿望。最后一句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
【注释】 寂寞空江上:寂寞,孤独。空,空旷。寂寞地独自面对着空荡荡的江河。 渔舟起暮烟:傍晚时分,渔民们开始收网归来,渔船在暮烟中升起。 明湖天际阔:湖面宽广,与蓝天相接,如同一幅宽阔的画卷。 落日雾中圆: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一片美丽的倒影,犹如太阳在薄雾中冉冉升起。 宿鹭毛衣洁:停歇的野雁羽毛洁净如雪。 归鸦羽翼联:归巢的乌鸦展翅欲飞,羽翼相连。 故山千里隔:故乡的山水遥远相隔
【注释】 今宵:今夜。武林:指杭州,因地处江南而得名。丁郭:泛指江河湖海等水域。舟中杂兴八首:诗人在旅途中所作的一组诗。应照:应和照耀。圆魄:指明月。蟾光:月光照映的光辉。盈亏:月亮圆缺的变化。定:固定、恒常。离别:分别。偏惊:特别令人感到惊异或伤感。旅泊人:在外漂泊的人。 【译文】 今晚天上明亮的月亮,应该照着故乡春天的景象。 桂树的影子倒映在圆月之中,而月亮又把半轮清辉洒向大地。
【注释】: 重(chóng)到:再次来到。昔游地:指过去曾经游玩过的地方,这里指杭州。茫然:茫然无措的样子,形容对去往何处、如何行动感到迷茫和彷徨。沃野:肥沃的土地,泛指平原地区。浸:浸润。平湖:平坦的湖泊。水阔:水势浩大。蛟虬(qiú):龙的别称,这里借代大鱼。山空:山中空空如也,没有树木,形容空旷。落日片帆孤:落日时分只有一片孤帆,指自己一人乘舟远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徽州风景图,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满地风尘又暮秋”,描绘了秋天的徽州大地被风尘覆盖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诗人用“又”字表示这种景象的重复出现,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深度。 次句“昔游唯见水东流”,回忆了过去在徽州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现在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的怀念。这里的“水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次韵瓶中红梅 冰肌天赋玉团团,谁染丹英比木难。 不共小桃争艳冶,自陪修竹报平安。 瑶池队里春风细,紫塞声中夜月寒。 折向胆瓶看未足,一枝还插竹皮冠。 注释: 1. 冰肌天赋玉团团:描述红梅花如玉般晶莹剔透的肌肤和圆形的花朵。 2. 谁染丹英比木难:询问是谁染红了这朵红梅,使其颜色胜过了木头。 3. 不共小桃争艳冶:与娇媚的小桃花相比,它并不追求艳丽
【注释】 自武林至丁郭:从杭州到丁桥、郭庄一带。 杂兴八首:指作者在舟中即兴所写的八首诗。 京华行渐近,喜色上愁颜:京城的景色渐渐走近了,脸上喜色和愁容相映。 风定舟初稳:风停了船才刚刚停稳。 天清水自闲:天空中的水波显得悠闲自在。 披衣当暖日:解开衣服来晒太阳。 散发对青山:把头发散乱地披在肩上,面对着山。 去去知何日,游人重此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回来,游人们还会回到这里。 赏析:
注释: 春来草自然呈现出青绿色,黄莺鸣叫又停止歌唱。 长啸山林中的人,敞开衣襟玩赏明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全诗以“春”为线索,描写了春来万物的生机和山人披襟弄月的情景。前两句写春来万物复苏,草自青,莺又鸣。后两句写山人长啸山林、披襟弄月,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