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端溪 江雨添新涨,舟行傍翠微。 烧林朱实艳,出穴白鱼肥。 流水浮村过,青山涌塔飞。 白云问行客,西去几时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端溪的壮丽景色,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首句“江雨添新涨,舟行傍翠微。”直接点明地点,即诗人在江上行进的场景,而“江雨添新涨”则形象地表达了雨水带来的水势增涨,使得江面更加宽阔,增添了一种生动的动态美。次句“烧林朱实艳
诗句及翻译:北阙书未上,君曾老是乡。白云连古洞,秋树闭瑶房。南岭人何处,西州泪数行。纵令闻铁笛,不异在山阳。 注释与赏析 1. 《北阙书未上》 - 诗句解析:此句意指书信尚未送达朝廷,表达了一种期待或等待的心理状态。这里的“北阙”指的是皇宫的北门,象征着权力的中心和决策之地;“书未上”意味着信件尚未到达目的地,暗示了某种悬而未决的情况。 2. 《君曾老是乡》 - 诗句解析:“君曾老”
彩云轩 在璇房的胜景中,当户有尖顶山峰。 野竹秋分时分,径路蜿蜒;晚霞抱拥着檐角。 石上张挂云母屏风,泉水悬挂水晶帘幕。 更听钧天乐声,因而怀念白玉蟾蜍。 注释: 1. 彩云轩:彩云,指五彩缤纷的云彩,轩,即楼阁。这里指彩云楼阁。 2. 璇房:美丽的房间,璇房,美轮美奂的房间。 3. 胜概兼:优美的景色和景象。 4. 当户一峰尖:当户,面向门口的意思。一峰尖,形容山峰尖锐。 5. 野竹秋分径
诗句释义 1 “腊月韶州道”:指在腊月时节经过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的路途。 2. “蛮烟尽日遮”:描述沿途山峦连绵,瘴气密布,烟雾弥漫,视线受阻。 3. “风高欲杀草”:形容风势强劲,草木被吹得摇摆不定,有被风吹死的感觉。 4. “雪少不成花”:说明降雪很少,导致无法形成花朵。 5. “地僻人稀侣”: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人烟稀少,缺乏同伴同行。 6. “天寒客忆家”:天气寒冷
丹丘遥带郭,一径入云长。 丹丘:即丹山,这里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郭,外城。 一径:一条小路。 长:远。 花亚珊瑚井,莺啼薜荔墙。 亚:挨着。 薛荔:一种常绿藤本植物,叶子呈菱形,有光泽,可作药用。 莺啼:黄莺啼鸣。 薛荔墙:用薜荔的枝叶装饰的墙。 松房跨幽石,竹户对寒塘。 松房:即松树所盖之屋。 跨:横跨。 幽石:深藏于山林的石头。 竹户:竹制的门。 对:面对。 寒塘:冷清的池塘。 月出拿舟去
【注释】 ①花宫:指浮丘山。②片石:指浮丘山上的一块大岩石。③晴日登临处:在晴好的天气里登山游玩的地方。④烟村:被云雾缭绕的村落。⑤苍藓(xiǎn)合:青苔长满了苔藓的石缝中。⑥白云寒:形容山风吹得树木萧瑟。⑦挹袖(yì xiù):伸手到衣袖里去,形容风很大。⑧人何在:指游人不知所踪。⑨听笙(shēng):指听到远处传来的吹笙声。⑩倚阑:倚靠在栏杆上。 【赏析】 浮丘山,位于今安徽宿县西北
秋林露气清,双屐踏花行。 野竹山都笑,深松木客迎。 瑶台临洞口,茅屋隔溪声。 借问神仙侣,谁今大药成。 诗句释义与赏析 秋林露气清,双屐踏花行。 - 释义:秋天的树林里露水清新,穿着木屐走在盛开的花丛中。 - 背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大自然也展现出它的丰富和美丽。木屐行走在花间,既是一种生活情趣,也可能寓意着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 野竹山都笑,深松木客迎。 - 释义
【注释】 三城: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菌阁,指灵芝草屋。 仙子宅:指仙人的居所。羽人:传说中驾着鸟毛羽毛的人,指仙人。 浥露耕瑶草:在雨后湿润了的土地中耕种瑶草。 焚香检玉书:焚香祈祷,翻阅玉书上的经文。 灵籁:指风神。灵籁起,指夜深了,听到风神吹奏的乐声。 白云庐:指仙人居住的庐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游仙之事。首联写诗人来到浮丘山居,遥望三城的景色,并看到花径纵横、绿草如茵
诗句释义 1 隔水望花宫,逶迤竹径通。 - “隔水望”表示隔着水面看到远处的景色,“花宫”可能指的是一座装饰着花朵的宫殿,“逶迤”描述的是弯曲延伸的样子,“竹径通”说明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竹林深处。整体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中行走时,看到的自然美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心境变化。 2. 古松为道士,翠羽作芝童。 - “古松”指长着千年历史的松树,“道士”通常指修道之人,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山林中的道士
【注释】: 村径秋初暮,梅花寒未开。 徒闻翠羽叫,不见美人来。 玉蕊几时发,东风为早催。 仙娥宜素质,不愧傍瑶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首句“村径秋初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背景,描绘出一幅深秋傍晚的乡村景象。次句“梅花寒未开”,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那即将绽放的梅花。第三句“徒闻翠羽叫”则是对梅花的期待之声的想象性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盛开的热切期盼。第四句“不见美人来”则以反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