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注释】 杂记八首其一:杂记,笔记。水帘,形容瀑布如帘下垂。沸日,太阳好像沸腾的水。冲云,冲击在云层上。半带风,指风从半空吹来。五月,农历五月。严霜,严寒的秋霜。水晶宫,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诗人感受的诗。前两句写瀑布如水帘挂在天上,太阳仿佛要冲破云层而飞到半空中去。这两句话用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瀑布的壮观。后两句是说即使到了五月,严霜还没有融化
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 ``` 西北高楼月影孤,美人花下解罗襦。 使君不用踟蹰立,闻道罗敷自有夫。 ``` 译文: 在西北的高楼之上,只有孤单的月光映照。美人在花香之下解开了衣裳。你不必犹豫徘徊,因为听说那罗敷已经找到了她的丈夫。 注释: - 西北高楼:指位于城西的高楼。 - 月影孤:形容月亮孤单地照耀着。 - 美人花下:指的是美丽的人儿在花香四溢的地方。 - 解罗襦:指解开衣襟
青骢马在城阴小路上轻快地跑着,香车驶过,珠帘深深垂起。又见钱塘苏小小,西陵松下结同心。 注释:青骢(cóng)马:青黑色的骏马。《汉书·张敞传》载:“敞为京兆尹,行至城西,使驺(一种驾车的奴隶)驱之,马踶(tuì)地而走,自后折之,称其良。”即以“青骢”比喻人有高才。蹀躞(diéxiè):马疾行貌。度:经过。城阴:城门内侧。油壁:用油涂饰的车壁。香车:华美的马车。深:深邃。又见:再次看到。钱塘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木客图。 “胜事山家难具论,莫将灵迹混风尘。”首句言:难得的佳话,山中人家难以一一论述。第二句言:不要将那灵迹和世俗的尘埃搅在一起。诗人以“胜事”指代自己的作品,以“山家”指自己所处的环境。 “碧溪亦解醒凡梦,朱凤何缘识贵人。”第三句言:碧溪也懂得清醒那些庸俗的梦境,朱凤又怎会识别出高贵的贵人?诗人以“碧溪”暗喻自己的作品,以“朱凤”暗喻自己的高洁品格。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诗中写方同梅花节,独上木兰舟;问子今何适,苍梧访古游;火山寒矗矗,湘水绿悠悠;仙人馀宝洞,帝子有珠丘。四句皆写景,但情景各异,各具特色,意境优美。后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情,情深意长。全诗写景、抒情结合得当,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深厚。 首联“方同梅花节,独上木兰舟。”点明了时令和送别的地点。“方”即正、适,“梅花节”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独上木兰舟”,点明了送别的方式
粤秀春韵,广州元夜歌 其三 明·李云龙 十五儿郎满面春,爱餐荖叶染朱唇。 越罗衫袖笼瓜子,玉齿分明度与人。 注释: 1. “十五儿郎”:指的是十五岁的少年,形容他们正值青春年少,面带春天般的活力。 2. “满面春”:意味着这些少年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和喜悦的心情。 3. “爱餐荖叶染朱唇”:形容少年们喜爱食用荖叶(一种草药),这种草药可以染红嘴唇。 4. “越罗衫袖”
【注释】 穗石春明古洞开:指元宵夜广州城灯彩灿烂,如花似锦。 彩花千树布香街: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绿油轿子看灯去:指妇女们穿着华丽的衣裙,乘坐轿子去看灯。油轿,用青纱罩住轿子的四角,四周用绿绸缎装饰。 半揭珠帘露绣鞋:指女子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头观看灯火。 【赏析】 这首诗写元宵节时广州城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景象。首句以“开”字概括全篇,点明时间是元宵之夜
广州元夜歌 其六 谁家年少醉春杯,两朵桃花向脸开。 侧踏毡鞋双足热,钟楼西畔打球来。 注释: 谁家年少醉春杯——哪一家的少年在春天沉醉在酒杯中? 两朵桃花向脸开——脸上绽放着两朵桃花。 侧踏毡鞋双足热——脚踩着毡鞋,双足感到炎热。 钟楼西畔打球来——钟楼西边,球类运动爱好者打起球来。 赏析: 这首诗是《广州元夜歌》中的第六首,描绘了一幅广州元夜(即古代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全诗通过生动的笔触
诗句解析 1. 石台朝返策 - 描述:早晨离开石台,策马返回。 - 关键词:石台(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景点),朝反(早上回来) 2. 峡口暮言旋 - 描述:傍晚时分回到峡口。 - 关键词:峡口(地名或自然地标),暮言(傍晚时归来) 3. 峰峦各一色 - 描述:山峰和山峦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 关键词:峰峦(形容山的高大连绵),一色(颜色) 4. 山鸟啼两边 - 描述:山中的鸟儿在两侧啼叫。 -
【注释】 (1)琪林:指西天竺的灵鹫山,因山上有金地藏讲经处,又称金地藏寺。 (2)诃林:指中印度的王舍城,为印度佛教四大圣迹之一,是佛祖诞生地,故称其为“诃林”。这里代指南印度。 (3)祇树给孤独园:即祗园,梵语意为“花园”。古印度传说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后,在此园内结集佛经。 (4)新诗: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齐作:齐声吟唱。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叹的口吻写南游归来后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