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同梅花节,独上木兰舟。
问子今何适,苍梧访古游。
火山寒矗矗,湘水绿悠悠。
仙人馀宝洞,帝子有珠丘。
清晖子行乐,白云我心愁。
若见斑斑竹,知人别泪流。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诗中写方同梅花节,独上木兰舟;问子今何适,苍梧访古游;火山寒矗矗,湘水绿悠悠;仙人馀宝洞,帝子有珠丘。四句皆写景,但情景各异,各具特色,意境优美。后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情,情深意长。全诗写景、抒情结合得当,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深厚。

首联“方同梅花节,独上木兰舟。”点明了时令和送别的地点。“方”即正、适,“梅花节”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独上木兰舟”,点明了送别的方式。据《荆楚岁时记》载,吴地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斗鸡之会”,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燃灯,以示庆贺。而木兰舟则是指船。《荆州图副》说:“汉末,蔡邕常乘小艇于江中游行,因号‘木兰’。后遂以‘木兰舟’为行船之代称。”可见“木兰舟”是专指船的称呼,这里借喻朋友乘船离去,自己只能站在岸上目送。

颔联“问子今何适,苍梧访古游。”是写诗人询问友人去向。苍梧郡,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苍梧访古游”一句是诗人对友人所问的回答。诗人问友人现在要到哪里去,友人答说自己要去到苍梧郡去游览。“苍梧”,一作“苍梧山”。苍梧郡地处五岭之南,北临长江,西接桂林,东南连广州。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东出大庾,过零之界,风骨危峭,负土成座,多生莽草。然予至岭南,得异气焉。”由此可见,苍梧郡地处岭南,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诗人用“访古游”三字,表明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怀。

颈联“火山寒矗矗,湘水绿悠悠。”是写远望所见的景物。“火山”,即今广东境内的丹霞山。唐宋时期,此山以奇岩险峰著称。据《太平寰宇记》卷一一八引《南越志》:“丹霞山……高百馀里,上有石阵如星宿状,其色赤黄。……又有火罗洞。”《太平寰宇记》又记载:“丹霞山有石门关,关外石壁上有‘云封石城’四大字。……”“火山”是丹霞山的别名,也是诗人远望所见的景物之一。“湘水”,即今湖南境内的潇水河。《太平寰宇记》卷一一八引《十道志》:“湘水发源长沙,南流径零陵、永明县,入武陵。”这两句写诗人远望所见的景物:一座座山峰直插云天,一条条溪涧碧波荡漾。

尾联“仙人馀宝洞,帝子有珠丘。”是写诗人想象中的仙境美景。“仙人”,指神仙,也指隐居的人。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卢生等上书曰:‘臣等受先皇帝诏,亡不可使复见也。”“卢生”是秦二世时的方士,他曾经进言说:“亡者王孙胡毋生好道术,求仙不死药。”后来秦始皇真的找到了这种仙药。据《史记·封禅书》载:“始皇还自海上,至于平原津而病。始皇恶闻雷声,乃使博士为妖言曰:‘有神人教使者奉盘庚之体以入海还矣。’盘庚不能自意见其形,欲入海死者,万人齐哭,为之顿日夜。”这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仙境美景:那里还有仙人留下的宝洞,那里有帝子(指舜)所居住的地方,还有珍珠堆积成的山丘。

尾联“清晖子行乐,白云我心愁。”是写诗人的惜别之情。“清晖”,即青阳,是古代对帝王的一种美称。《文选·潘岳<藉田赋>》李善注引《古今乐录》:“清晖玉宇。”这里的“清晖”,指的是皇宫。这两句是写诗人惜别之情:我为你饯行,希望你能够快乐地生活;但我却无心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因为我心中充满了愁绪。“白云”,指青山。这句写诗人惜别之情。这两句是写诗人惜别之时的心情:我为你送行,希望你能够愉快地生活;但是我无心去看那美好的景色,因为我心中有愁绪。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将惜别之情表现得深沉而又含蓄。最后二句“若见斑斑竹,知人别泪流。”是写诗人的祝愿。“斑斑竹”,用竹叶上斑斑点点的露水作为比喻,说明离别时泪水纵横。这两句是诗人的祝愿:如果看到竹子上斑斑点点的露水,就知道离别的时候你一定会伤心地流下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