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无
【注释】: 紫箫声 —— 指吹奏《紫云曲》的箫声。 须信此中无住着 —— 意思是说,在这片大江之滨、大海之滨、高山峻岭之间,哪里能找到一个可以驻足的地方?“住”在这里是停留的意思。 空教白发满头生 —— 意思是说,你白白地在这一片大江之滨、大海之滨、高山峻岭之间徘徊徘徊了一辈子,到老了,还是一无所获,到头来只有满头白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方大林入苏门的临别赠言。首句写景起兴
在这首诗中,诗人释今无巧妙地将送别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观融为一体。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岭路吴江隔一关:描述了从岭路上经过吴江的情景,其中“隔一关”可能暗示着旅途中的挑战或困难。 2. 一篷风去一篷还:形象地描绘了帆船随风而行的景象,“一篷风去一篷还”传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仿佛船只随着波浪起伏,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3. 滩声渔唱原堪乐
【注释】 吴锦雯司李:指文天祥,字履善,号青阳子,福建尤溪人。南宋末大臣、爱国诗人。 见怀:来信。 短章:短小的诗篇。 译文:文天祥的原意是:我的文心原本就在这里,一旦拨开这层迷雾,明珠自会发出光芒。惭愧我信中言辞简短,为你的前途着想,才去蓬莱山砍掉额头的痣。 赏析: 这是一首答谢吴锦雯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激之情。首句“文心原在此中来”,意为我的文心原本就在这里,一拨开这层迷雾
【注释】 吴锦雯:作者自称的字。司李:官名,司理文书的小吏。以诗见怀: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短章:简短的诗篇。 答之:对这首诗的答复。 其二:第二首。 贝叶:佛经的卷轴。翻案牍边:翻阅案头的文书。 消残苦乐:消磨过去的苦与乐。 高天:天空。 灵光万丈:指佛家所说的法身光明,无边无际。 无寻处:无法寻觅到。 端水清清:指佛家的清净心地。 几筵:祭席。 【赏析】 此为酬答之作
注释:月亮满月映照在高高的树林中,湖水满溢映照在湖面上,金仙已经修炼有道却没有达到完全成仙的境界。 重归宰辅头还黑,为写无生说法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寿尹振民铨部任职时的心情和所见到的景象。诗人以“月满高林水满湖”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人以“金仙有道未全孤”为比喻,表明自己在官场中虽然有所成就,但仍然觉得自己与真正的仙人相差甚远。最后
【注释】 纹犀:用犀角雕刻的花。象:象牙雕刻的像。寻常:平常,一般。天竺:古印度国名,即今印度的古称。烧香:佛教仪式中,在寺庙中焚香礼佛。 【赏析】 诗题一作《送方大林入苏门》。这首诗以闲适、轻松的笔调,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首句“纹犀花象亦寻常”,诗人通过描绘西湖边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西湖边的景色虽然美丽
【注释】 明珠:佛经中说,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弟子都未领会其中深意。惟有迦叶尊者心领神会。佛祖便将一朵鲜花授予迦叶尊者。后人因此称佛教为“释迦牟尼佛”之教,迦叶尊者为“初祖”。那可镇:指明珠能镇住沧海。沧溟:沧海。南归:指南去。百粤:古越族的别称,泛指南方各族人民。兴:兴盛。曹溪:指中国广东曹溪山,为禅宗发源地之一。铃铎:梵语,即转轮圣王的法器——宝铃。此处借喻禅宗法器。人天:指人间
【解析】 “两邑风流开白社”,句意:两个县的才子雅士聚会成诗社。“一盘清俸共丹霞”句意:他们拿着微薄的薪资,一起赏看丹霞山的美景。“旧时麟凤真来否,今见优昙一叶花”句意:当年麒麟凤凰真的来了吗?如今只见到优昙花一朵而已。 【答案】 译文 长夏久无雨酷暑佘素思朱书思两明府相访顷雨随至与澹归成韵投赠 其三 两邑才子雅集开白社,清俸丹砂共赏丹霞山。 旧时麟凤真来否,今见优昙一叶花。 赏析:
【注释】 秋风吹叶满江湖:秋风萧瑟,落叶满地。 竹枕桃笙客梦孤:用竹枕,听桃花笙,做着孤寂的梦。 莫向醒来觅相似:不要在醒来后去寻找和梦里相似的景色。 天南归雁集平芜:南边的天空中,归雁正聚集在平坦的田野上空。 【译文】 秋风萧瑟吹落了满江的树叶,只有那竹枕、桃笙伴着你入梦。 不要在醒来后去寻找梦中的相似,因为南方的天空中,归雁正在聚集。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
峰头无数是松枝,爱子殷勤为护持。 百斛天浆浇已润,及他琥珀未生时。 注释:诗中通过描绘山峰、松树的景象和守护之意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