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
注释: 寄思仁:写给思念的人,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亲人。 年来渐觉眼昏花,日暮惊心爱岁华。 年长后视力逐渐模糊,傍晚时分感到害怕。 见说山中曾有约,凭栏空自对流霞。 听说你曾在山中有约定,我独自倚着栏杆欣赏夕阳的余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和思念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佳作
重游阴那山 那山萃嵂轧霄峥,不二门听击竹声。 宿雾未收金鼎热,闲云时出玉梳横。 老僧袯襫归烟亩,坐客笭箵钓月明。 独悟本来缘有地,种华因地性华生。 【注释】 1.萃嵂: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轧霄峥:形容山之高大,直插霄汉。 2.不二门:佛教语,意指佛门中无二法,此处比喻阴那山的神秘境界。 3.宿雾:隔夜的云雾。 4.笭箵:古代的一种钓鱼工具。这里指渔具。 5.独悟:独到的领悟。本:本性。 6.缘
《游惠阳西湖四首》是明代诗人薛侃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解读 1. “偶尔入名园”:这句表达了诗人偶然造访名园的情景。 2. “层峰环竹树”:描绘了层层叠叠的山峰环绕着竹林和树木,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 3. “莫问是谁家”:诗人在此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为邻的心境,不关心这是否是某个富贵人家的园林。 4. “湖山最深处”
诗句原文: 清者未必罄,罄者未必清。 谁是清罄者,清罄自有情。 译文及注释: 清者未必罄,罄者未必清。 谁能够保持心灵的清澈,不被外界纷扰所污染?那些看似空灵透明的人,可能内心并非如此。 谁是清罄者,清罄自有情。 真正的清净并非来自外物,而是源自内心的清明和纯净。当一个人的心灵达到这种境界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清新的气质和情感。 赏析: 这首《题可兰卷》是一首描绘心灵状态的诗歌
【赏析】 此诗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品,以“题半径二首其一”为题,其内容和艺术手法与王维的《酬张少府》一诗有相似之处。《酬张少府》是一首赠答诗,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山水清幽生活的向往;而《题半径二首其一》则通过描绘一幅水石岛、云林暮晴的优美画卷来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两诗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之情。 诗的前两句“水石成芳岛
【注释】 题大桥卷林春元父:这是一首描写桥的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里,桥梁横跨在卷曲的林木之间,桥上、桥下的景象,充满了诗意。桥上白云飘荡,桥下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何处一桥横:何处,哪里?一桥横,一座桥横跨在两岸之间。 曲径生苔藓:曲径,小路;生,长出;苔藓,一种植物,覆盖在地面上。曲径生苔藓,描述的是一条弯曲的小径上长满了苔藓。 桥上白云间:桥上,桥面上;白云,天空中的云朵
【解析】 “漫”是随意的意思。贾上时贸易:贾,商贾;时,时间;贸易,经商。农稼亦已穑:农稼,农作物;亦,也;穑,收成。士者竟奚为:士,读书人;竟,竟争;奚,什么;为,做;竞,争;为学,追求功名。漫尔度朝夕:漫尔,随意的样子;度,度过;朝夕,早晚。赏析:诗人借自己闲居无事、不务正业的无聊之境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表达出自己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安贫乐道的志趣。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情感真挚感人。 【答案】
诗句原文: 三三复两两,共偿丰湖约。谁云无管弦,鱼鸟皆成乐。 译文: 三人三番五次地相聚在一起,我们约定在丰湖相见。谁说没有音乐与歌声?这里的鱼儿鸟儿都成为了快乐的歌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的欢聚场景。首句“三三复两两”形容朋友相聚的情景,频繁且亲密。次句“共偿丰湖约”表明他们共同履行了一个约定。第三句“谁云无管弦”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音乐伴奏
注释 遇蓬辣:即遇仙。蓬辣,山名,在今安徽歙县北。 防危新径辟:开辟了一条安全的道路。 凿石乱滩平:打通了险滩,清除了障碍。 难妄仁者意:很难做到仁者的心愿。 千载诵西亭:千年来歌颂西亭的诗文。 译文 开拓安全之路,清除阻碍,使道路畅通无阻; 难以实现仁爱者的心愿,却永远被人们传唱赞美; 在西亭留下了千年的佳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秋游黄山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丰山寺次韵 何处相逢尽笑颜,绿杨堤上入松关。 水中城郭水中寺,云外湖天云外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侃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何处相逢尽笑颜:表达了诗人在丰山寺偶遇知音时的愉悦心情。 2. 绿杨堤上入松关:描绘了诗人在绿杨掩映下的小径上进入寺庙的景象。 3. 水中城郭水中寺:形容寺庙建在水面之上,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4. 云外湖天云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