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渐觉眼昏花,日暮惊心爱岁华。
见说山中曾有约,凭栏空自对流霞。
注释:
寄思仁:写给思念的人,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亲人。
年来渐觉眼昏花,日暮惊心爱岁华。
年长后视力逐渐模糊,傍晚时分感到害怕。
见说山中曾有约,凭栏空自对流霞。
听说你曾在山中有约定,我独自倚着栏杆欣赏夕阳的余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和思念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佳作。
年来渐觉眼昏花,日暮惊心爱岁华。
见说山中曾有约,凭栏空自对流霞。
注释:
寄思仁:写给思念的人,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亲人。
年来渐觉眼昏花,日暮惊心爱岁华。
年长后视力逐渐模糊,傍晚时分感到害怕。
见说山中曾有约,凭栏空自对流霞。
听说你曾在山中有约定,我独自倚着栏杆欣赏夕阳的余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和思念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佳作。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抒情,后两句劝慰友人,最后以“童叟卧攀辙,行矣不可违”,作结。 其一 “忆昔孤台月,尝照好怀开。”回忆往昔,那一轮明亮的孤月,常常照着自己美好的心情而舒展开来。“孤台月”指作者在惠州任职时建的一座小亭子,因作者自号“孤台居士”。“孤台月”是作者在惠州期间的名胜之一。“尝照好怀开”,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一轮明亮的孤月,常常照着自己美好的心情而舒展开来
【诗句释义】 野寺湖山景,月上绿杨堤。矫矫鸣阳鸟,飞过倍增差。别去惠锦裳,落我白云居。呼童拈香读,辞雄湖海姿。往事已陈迹,逢辰正忧危。行行凌霄汉,薇屏壮猷为。寂寂卧烟坞,虚庭花影移。玄窍嗟久塞,探颐谁端倪。鲁阳戈人手,宁讶夕阳时。悠哉无穷思,抱拙守其雌。 【译文】 野寺的湖山景色,月光洒在绿色的柳堤上。 矫健的黄雀鸣叫不停,飞过水面显得更加欢快。 离开你后,我穿上了惠锦的衣裳,住进了白云的居处。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艰难的诗,通过对旅途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泥行路(第1句) 积雨犹天阴,徒行滑只脚。顾此冰渊危,凛凛轰雷掣。 译文: 雨水依旧阴沉天空,行走在湿滑的道路上。看到前方冰封的危险深渊,听到雷声轰鸣令人心悸。 注释: 积雨犹天阴:天气阴沉,意味着即将下雨或已经下了雨,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徒行滑只脚:行走在湿滑的道路上,脚会打滑
这首诗是陈舜夫在离开诏安县后,经过游离山又返回罗浮山时写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翩翩数日程,驰驰复千里。 【注释】:形容行程之快,如行云流水般迅速。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再度相聚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旅途奔波的辛劳以及与朋友重逢的喜悦。"翩翻"二字形容其行走之速,仿佛只是几个时辰的工夫。接着用"驰"字描绘了路途遥远
诗句解析与译文: - 康衢久荆榛,千载行踪少。 - 注释:在宽广的官道旁(康衢)长久地长满了荆棘,很少有人行走。 - 译文:广阔的官道旁长时间长满了野草,很少有人行走。 - 曲径事奔驰,纷纷竞妍巧。 - 注释:曲折的小路(曲径)上车辆往来奔驰,人们纷纷展示他们的巧妙和机智。 - 译文:弯曲的小路上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争相展现自己的巧妙和机智。 - 讵意岁寒翁,弄月溪山晓。 - 注释
何者是青天? 这是对天空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敬畏之情。 随处皆明月。 这句话表达了月亮无论在哪里都会出现,象征着光明无处不在。 无弦乃无音,有员终有缺。 这句话意味着没有弦就没有声音,就像圆形的东西总是有缺口一样,强调了事物的不完美和多样性。 涧底水冷冷,树梢风决决。 描述了涧底的水和树上风的声音,表现了自然景象的寒冷和急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自饭田中粱,莫餐山上蕨。
诗句大意为:在湖光山色中,蔓菱摇曳着翠绿的波浪,而菡萏则盛开着西斜的光芒。在这美好的景致中,人们饮酒作乐,乡音四起,笑语盈盈。然而,尽管欢声笑语,却仍不免被屡屡触犯和讥笑,这反映出一种无法避免的社交尴尬。 注释 1. 三三复两两:形容人数众多或事物重复,此处可能意味着人们在湖畔聚集的场景。 2. 共偿丰湖约:共同享受湖边相聚的乐趣,丰湖可能指的是一个著名的湖泊。 3. 谁云无管弦
【注释】 1. 大路荆榛久:指道路坎坷不平。荆榛,草木丛生的地方,比喻道路坎坷不平。2. 世途多径蹊:世间的道路有很多条。3. 抛珍事秕莠:抛弃珍贵的东西去追求平庸的东西。4. 觅驴捏目迷:寻找驴子,却把眼睛弄瞎了。5. 卓哉弼唐子:称赞庞弼唐是个有远见的贤者。6. 积载康庄疑:积累了很多财富却怀疑人生道路的平坦与否。7. 扫云结茅静:扫除云雾,搭建茅屋以寻求内心的宁静。8. 见日闻鸣鸡
这首诗是王勃的《送刘生归永丰》,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翻译,以及必要的注释: - 阴霾如弗作,天地本高广。 译文:天空中的阴云就像没有出现一样,大自然本身是非常宽广和辽阔的。 - 点运无停机,寒暑互来往。 译文:季节的变化就像是在运转中没有停止一样,无论是寒冷还是炎热都在不停地交替着。 - 自明每自蔽,自病还自医。 译文:自我明亮的时候常常也是自我遮蔽的时候,自己生病时也总是要自己去医治。
次游坡亭韵 元气周九垓,时阖亦时开。 波光涵万象,耀彼山之隈。 俯视尘寰袖,高陟空中台。 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颜回。 注释: 1. 元气周九垓:宇宙中的元气遍布整个空间。 2. 时阖亦时开:有时闭合,有时打开。 3. 波光涵万象:波光映照出世间万物的景象。 4. 耀彼山之隈:光芒照耀着山的角落。 5. 俯视尘寰袖:俯视这个世界就像袖子一样轻松。 6. 高陟空中台:登上空中的平台。 7. 引盼尼山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与王青罗同榻|“与王青罗同榻”是诗题,意为与友人在竹席上共度良宵。这里的“王青罗”可能是指王建的朋友或亲故。 盆鲤栏花野意真|“盆鲤栏花”指的是庭院中养着盆中的鲤鱼和各种花卉,给人一种自然、闲适的感觉。“野意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情趣的真实感受。 潇然林屋不生尘|“潇然林屋”形容环境清幽,没有尘埃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读书时观书所悟。第一句“昼长无事展书看”,是说白日无事,便可以展开书来看;第二句“损盆分明系简繁”,意思是说把笔砚分开来使用,分别放在盆中,以免相互污染。第三句“寄语吾儒操翰者”,意思是告诉那些喜欢写作的儒生们:不要因为琐碎的葛藤而误入人道(指俗世)。全诗以议论为主,用意新颖,语言简练。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国子监司业时,是一首读书心得体会。诗人在闲居时,每日无事可做
【注释】次钟:即钟磬,佛教的法器。宝潭:指瀑布。韵:诗歌体裁之一,与诗、词、曲同为韵文。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怀的七言绝句。首二句“流云洞口寂无音,何处虚堂挂一琴”,写景抒情。“流云”二字,写出山涧云雾缭绕的幽静景象,表现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寂静无声”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感受,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所以用“寂无音”来形容。“何处虚堂挂一琴”,则是诗人在清幽的自然环境中
【注释】 1. 天台:天台山,在浙江东部。 2. 柱杖:拄着拐杖。 3. 琼台:仙山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55年(唐肃宗乾元二年)避乱入蜀时所作,题万年寺。此诗写游历仙境的愉快心情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高远,想象丰富,笔法细腻。 “人间何处是天台?”起句突兀而起,发问者以反诘的语气表达自己对“天台”的无限向往。诗人把天台与人间相对照,突出其神奇、瑰丽、幽静之美
题万年寺二首 我亦当年行脚仙,石梁华顶了心缘。 桃花开落空流水,翠壁苍崖自岁年。 注释:我也曾经是当年的行脚游方的仙人,石梁和华顶让我坚定了修行的决心。 桃花盛开又凋零,就像河水一样不断流淌,翠绿的山壁和古老的岩石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修行的决心。他曾经是当年的行脚游方的仙人,石梁和华顶让他坚定了修行的决心。他欣赏桃花盛开又凋零,就像河水一样不断流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晨昏二十四声钟:指的是在日出和日落时,寺庙里的大钟发出的声音,持续不断。 - 响彻前峰与后峰:意味着这声音远远传遍了前山和后山,非常响亮。 - 试问岩前诸学士:询问在座的各位学者,他们是否已经听到了这个钟声。 - 已闻尝与未闻同:表示已经听到的人和他们没听到的人是一样的感受。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词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