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萃嵂轧霄峥,不二门听击竹声。
宿雾未收金鼎热,闲云时出玉梳横。
老僧袯襫归烟亩,坐客笭箵钓月明。
独悟本来缘有地,种华因地性华生。

重游阴那山

那山萃嵂轧霄峥,不二门听击竹声。

宿雾未收金鼎热,闲云时出玉梳横。

老僧袯襫归烟亩,坐客笭箵钓月明。

独悟本来缘有地,种华因地性华生。

【注释】

1.萃嵂: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轧霄峥:形容山之高大,直插霄汉。

2.不二门:佛教语,意指佛门中无二法,此处比喻阴那山的神秘境界。

3.宿雾:隔夜的云雾。

4.笭箵:古代的一种钓鱼工具。这里指渔具。

5.独悟:独到的领悟。本:本性。

6.缘:因果。

7.因地:由地而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游览阴那山时,看到山峰高峻、云气变幻、古刹幽深、清泉泠泠、寺僧禅定、游客垂钓,都一一摄入眼底,于是挥毫而就,写下了这首咏山小记。

前两句“那山萃嵂轧霄峥,不二门听击竹声。”写的就是作者登山所见的景象。那山高耸入云,山形如聚。这两句是说,站在山顶上,可以看见整个阴那山巍峨壮观,像一座巨大的屏障直插云霄。不二门是指寺庙的大门,也泛指南北朝时期佛教禅宗所传经说法之地。诗人来到这个寺庙门前,听到有人敲钟击鼓诵读经文的声音,觉得十分悦耳动听。

后两句“宿雾未收金鼎热,闲云时出玉梳横。”写的是诗人在山中散步,看到山中云雾缭绕,阳光从云缝里洒下来,照得满山一片金黄,犹如盛夏的太阳一般,令人感到温暖。同时,诗人还看到几只白云在空中飘浮着,好像一只只玉色的梳子,轻轻地摇曳着,美丽而祥和。

第三四句“老僧袯襫归烟亩,坐客笭箵钓月明。”写的是诗人与僧人一起在山中漫步的情景。这里的“袯襫”指的是僧衣,用来形容僧人身穿袈裟的样子。“归烟亩”指的可能是僧人在山中打坐或修行的场景。“笭箵”则是一种古代渔具,用来捕鱼。诗人看到一群渔人在月下垂钓,显得十分惬意。诗人被他们的生活态度所感染,不由得感叹道:“真是难得啊!只有通过修炼,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自由!”

最后两句“独悟本来缘有地,种华因地性华生。”写的是诗人对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这里的“缘”指的是因果关系。“本来”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真相。“种华”是指种植花草树木,使它们生长出美丽的花朵来。诗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由土地决定的。只有通过了解这些自然法则,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万物的生长规律。

这首诗通过对阴那山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追求真理的决心。他的诗句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