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金刚随机无尽颂·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邃内涵的诗作。这首诗通过赞美威仪寂静,表达了对于世间万物灵性合一、灭度无私的崇高理念。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解释和分析: 1. 诗句释义: - “欲明三界主”:想要阐明三界主宰者的真实身份。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主宰者即是佛陀或菩萨。 - “莫信邪师语”:不要相信那些邪门歪道的谎言。这句话强调了正道的重要性,即遵循佛法,远离歧途。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金刚般若颂》。以下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markdown 一合相理分第三十 因缘本自虚,六道浑如醉。 一翳满空花,便落思量句。 ``` 注释 1. 因缘本自虚:因缘,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本自虚,即本来空虚。 2. 六道浑如醉:六道,佛教中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和饿鬼道等六种不同的生命状态。浑如醉,形容六道众生如同沉醉于梦中一样
1: 诗句解读 - 释印肃,南宋时期著名佛教诗人。 - 《金刚随机无尽颂·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是其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理解和追求。 - 诗中通过“心心忍最玄”等语句,传达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2: 译文与诗意 - “法法如无我”:表示佛法超越个体的自我存在,达到一种无我之境。 - “德山拄杖亲”:描绘了一位德行高尚的僧人手执长杖的形象。 - “坐却圣凡个”
【注释】 金刚:即金刚经,佛经名。 随机无尽颂: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其一:第一篇。 合相理分第三十:这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第三部分。 贪著是凡夫:执着于世俗名利的人。 不著是老卢:不执着于一切名利的人。老卢,这里指“老僧”。 迷背自涂糊:迷失了自己,像涂了浆糊一样。迷,迷失;背,指自己的心。自,代词,自己。 【赏析】
【注释】 ①金刚:指《金刚经》。 ②随机:随意。无尽颂:无限颂扬。 ③威仪:庄重的仪表。 ④第二十九:即第九十八首。 ⑤任风:任凭风力。吹,吹动。 ⑥明月:比喻清雅、高洁的品德。 ⑦此意:指这首诗中表达的意思。 ⑧谁知:知者是谁? ⑨寒鸿:孤雁,这里借代自己的孤独。 【赏析】 这是一首写自己孤傲不群、清高自许的诗。 “千古任风吹,明月最相宜。”意思是说,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我永远坚持自己的信念
【注释】 金刚:梵文“般若波罗密多”的音译。随机无尽颂:指佛经中的《金刚经》。一合相理分第三十:指《心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三十,是第三品的简称。世界元无实,空劫那安石:意谓世间万物,本无真实之存在;而佛教所指的空劫,也是指世间的生灭、变化,如同石头在水火中被炼化一样,最终化为乌有。空由迷妄生,大智安无识:意为世间万物都是因迷惑而产生,只有具有大智慧才能看清这一切。 【赏析】
【译文】 不要认为有四种威仪,行住坐卧都要懂得。 念念之间都相互应和,珍重并妥善地运用时机。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四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莫认四威仪,行住坐卧知。 念念皆相应,珍重任时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威仪”的诗。在佛教中,“威仪”是指修行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这首诗通过强调修行者的修行行为与内心状态之间的密切联系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五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注释: - 威仪寂静:形容人的举止端庄,不露声色。 - 伯雪徒击目:伯雪是佛教中的“空”字,徒击目表示佛家弟子对佛的虔诚敬仰之情。 - 失钱遭罪辱:失去钱财后遭受了屈辱和痛苦。 - 安心毕竟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来自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即一切皆空。 - 一念无延促:一个念头的产生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念头的产生,即心念之间的连续性。 赏析:
【解析】 题干要求对“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一诗进行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注释和题目要求等作答。此题要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因此答题时既要指出该诗句在思想内容和情感上的特点,又要指出该诗句在艺术手法上的运用。具体来看,这首诗的首句是全篇的总括,概括了全诗的主旨;二
注释:一株庭院里的柏树,青青翠绿不随四季变化,它独立地挺立,不受四时影响。 译文:庭院里一棵青翠的柏树,四季常绿,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凋零,它的品质高洁,独立于世俗之外,不被世俗污染。 赏析:诗中通过描绘一棵青翠的柏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柏树一年四季常绿,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它的品质高洁,独立于世俗之外,不被世俗污染。这种精神品质与诗人追求的高洁品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