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注释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七 如理实见分第五 金刚:佛经中的名词,指代佛或佛法。 无尽颂:佛经中的颂歌,表示无穷无尽的佛教教义。 其七:此诗的第七部分,即第七个部分。 如理实见分第五:佛经中的分类之一,指对佛理的真实认识和理解。第五:表示这一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 谁知席帽下,今日犹疑怕。 谁:指诗人自己。 席帽下:比喻隐居生活。 今日犹疑怕:今天仍然犹豫不决。 独有裴相知,鼻孔辽天跨。 独有:只有
【注释】 ①金刚:梵语的音译,意为金刚不坏之身。 ②实见分:佛教语,指真实、究竟的见地。 ③方明:通达事理。 ④法身:佛的本相。 【赏析】 此诗为《金刚经》中“如来”所说,旨在阐释“如来”之真义。首句以“随机无尽颂”,说明佛性是无穷无尽的。次句指出,众生皆认为佛性是有具体形象的,然而佛性并非有具体的形象;第三句进一步阐述,佛性非有,亦无,即“非相”。最后两句则是对上述观点的进一步阐发。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如理实见分第五 如来非所说,要解无说说。 将无闻为闻,方达西来诀。 【注释】: 1. “金刚”:佛语。指佛法之坚固、不可破坏。 2. “随机无尽”:佛教语。指一切事物皆随缘而生,没有穷尽。 3. “如理实见分”:佛教语。指以理性去观察世界,真实地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4. “西来诀”:佛教语。指佛教传入中国后所传的教义。 译文: 佛法之坚固无比,如同金刚一般,无法被破坏。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注释与译文: -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可能是一首表达佛教哲理的颂词,强调了佛法的无限性和随机性。 - “无馀任灭磨”:这里的“无馀任”可能是指不受任何限制或约束的意思,“灭磨”则是比喻佛法的力量能够彻底地消除一切障碍和烦恼。 - “应不唱巴歌”:这里的“唱巴歌”可能是一个典故,意指佛教中的悲苦之声(如《悲华经》中的描述),而“不唱巴歌”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悲苦
【注释】 1. 金刚随机无尽颂: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覆蔽”之语。妙行无住分:即《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义。知:通“智”。竿:竹名,这里代指竹竿。颟顸:粗疏、不精微。2. 一声无孔笛:指用笛声发出无形的音,即“空”,是佛教术语。3. 寥寥天地宽:形容声音的宏大,无边无际。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佛性,后两句写佛性的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诗句进行分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是该组七言绝句的总起句,“金刚”是指佛的法身,“随机”意为随时应变,“无尽颂”意为无穷无尽的赞颂;“大乘正宗分第三”指《大乘经庄严经》的第三品,即《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关于“三贤”的论述,“大乘”指佛教中的菩萨修行所要依止的主要经教;“千口”指众多的人,“少”即少
这首诗是唐代玄奘大师为《金刚经》所作的颂文,其中“妙行无住分”是其中的一段。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虚空无限量,普光明殿量。 - “虚空无限量”:这里的“虚空”指的是佛教所说的宇宙或世界,无边无际,广阔无垠。而“无限量”则强调了它的无穷无尽。整个诗句表达了佛教对宇宙或世界的一种宏大、无边无际的认识。 - “普光明殿量”:这里的“普明”指的是普遍的光明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七 妙行无住分第四 只闻风击响,圆通销妄想。 旋汝倒闻机,直下分斤两。 注释:只听那风吹的声音,圆通的法门可以消除妄想;你倒转过来听那声音,就可以直接分辨出它的轻重。 赏析:这首诗是《金刚经》中的一段,讲述的是“空”的道理。诗中用风的声音和人听到声音的不同感受来比喻世间万物的存在和消失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位置。最后一句“直下分斤两”,则进一步强调了“空”的本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五 妙行无住分第四”,要求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先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手法,最后点出情感或者主旨。 【答案】 ①月色浸染着岩松,显得十分冷清(“月浸岩松”)。 ②只有此心此身肯舍弃(“唯此身心肯”),才能得到解脱。
【注释】 霜凌溪竹:霜打在溪边的竹子上,使竹子变冷。 云外叠峰峦:远处山峰如云一样重叠。 谁人知此意:谁能知道作者的心意? 独坐:一个人坐着。 且深观:仔细观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眼前景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寒山、冷竹,以写景起兴。“谁人知此意”,点出“独坐”的原因。后两句抒情,以“独坐”写志趣,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