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大相
【译文】 茂盛的竹子,长在渭水之滨和淇水之旁。它们中通外直,露水滋润着竹笋和树枝。虽然那人已经去了,但那竹林却依然生长着。望着这茂盛的竹林,我不禁想起了你(吴孝父)。茂盛的竹子,长在中林之地。那里有书籍和琴弦。一个贤德的人居住在那里,十亩大的竹林就是他的阴凉。思念着他(吴孝父),我却不能相见;只能在梦中追寻他的身影。我在茂盛的竹林中游赏,悠然自得。清风未泯,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我。那些茂密的竹林啊
注释: - 庚子三月三日再效兰亭体:指在庚子年三月三日,再次模仿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创作。 - 春芳时暮: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 景和气融:景色和谐,气氛融洽。 - 轻飙散霭:微风轻轻吹散了雾霭。 - 薄霞被峰:薄雾笼罩着山峰。 - 临川叹逝:面对流水感到生命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出谷吟风:走出深谷,感受自然的气息。 - 高揖巢许:对古代隐士巢父、许由表示尊敬
芦之水四章 - 诗句: 1. 芦之水,不容舠。炎夏仲月,火云熇熇。我行无期,仆夫告劳。虽劳矣,我心则敖。 - 注释:芦水的河水不能容纳船只。在炎热的仲月(夏季中旬),火红色的云气高高升起。我的出行没有预定的期限,仆人告诉我他非常劳累。虽然很劳累,但我的内心还是感到不满和抱怨。 2. 芦之水,不容苇。炎夏仲月,火云旆旆。我行无极,仆夫告瘁。虽瘁矣,我心则惠。 - 注释:芦水的河水不能容纳芦苇
淇上三章 淇水悠悠,竹竿翛翛。 静言思子,惜无轻舟。 淇水弥弥,竹竿离离。 愿言见子,惜无榜师。 既具我舟,亦伐我榜。 方之泳之,将子是访。 滔滔临淇,实劳我思。 注释: - 1. 淇水悠悠:淇水缓缓流动。 - 2. 竹竿翛翛:竹竿随风飘荡的样子。 - 3. 静言思子:静静地思念着你。 - 4. 惜无轻舟:可惜没有小舟来承载我。 - 5. 淇水弥弥:淇水更加湍急。 - 6. 竹竿离离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首,名为《寿颂》。以下是对每句的解释和注释: 1. 碧草既菲:碧草已经茂盛。 2. 朱华载扬:红色的花朵盛开。 3. 薰风扇箔:薰风轻轻吹过帘子。 4. 溽露沾裳:潮湿的露水打湿了衣服。 5. 郁郁灵萱:茂盛的灵草。 6. 植于北堂:种植在北堂。 7. 茂兹永日:茂盛地度过漫长的日子。 8. 式举瑶觞:举起玉制的酒杯。 9. 琴瑟在御:琴和瑟放在手中。 10. 间以笙簧
【注释】 覃惠自公:指皇恩普施,如同公侯。济济宫寮:指朝廷的官员众多且有才德。保傅是弼:指太子的辅佐之臣。既曜春华:指太子已经像春天一样光明磊落。亦乘秋实:指太子也像秋天一样丰收。诏美导和:指皇帝赞美太子。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美:赞美。导:引导。和:和平、安宁。庶士维吉:指百官都平安吉祥。启以三善,崇以四术:指太子以三种美德为榜样,以四种方法来治理国家。思皇帝胄:指思念皇帝的后代。遹骏贻谋
诗句及译文 第一章 诗句: 杨园之鹘,集于丛棘。 译文: 杨园里的鹘鸟,聚集在荆棘丛中。 第二章 诗句: 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匿。 译文: 可怜那些小鸟啊,为什么不深藏呢? 第三章 诗句: 君子有行,回车自北。 译文: 君子有所行动,却转身向北。 第四章 诗句: 岂不尔援,畏彼谗慝。 译文: 你难道不寻求援助吗?害怕那些谗言和邪恶。 第五章 诗句: 杨园之鸮,集于棘丛。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及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作答。此题中第一句“嗟我不淑,实昧前算”是说:唉,我生性愚钝,实在没有预先考虑周全。第二句“刚而不克,柔而靡断”是说:虽然意志坚强(刚毅),却缺乏果断;虽然性情柔和(柔顺),但又不能决断(不能有恒)。第三四句“方覆一篑,废涂于半”是说:刚刚只铺了一层土
初夏 滔滔孟夏,品物洁齐。 日月于迈,我心孔凄。 中园有槿,其叶萋萋。 芰荷出水,桃李成蹊。 春花昨荣,落而为泥。 今者谈宴,诘旦乖暌。 大块劳生,形役志迷。 良会几何,用兹惋懠。 灼灼丹葩,煌煌赤圭。 君子服之,以和天倪。 山则多云,水则盈溪。 挐舟溯梁,渚钓林栖。 瞻彼白驹,驾我青鹥。 与二三子,于攀于跻。 注释: 1. 滔滔孟夏:形容夏天来临时河水的奔腾声。 2. 品物洁齐
【注释】: 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良俦:志同道合的朋友。 飞羽:飞翔的鸟羽,这里指代飞鸟。 游鳞:在水中游动的鱼,这里指代鱼类。 【赏析】: 《三月三日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文学家王羲之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花木之美,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首诗是王羲之在三月三日兰亭集会上写的一首赋诗。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