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
这首诗是刘尊德在南雄归来时,与朋友旷伯逵告别并赋诗以寄怀之作。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句:“永丰刘尊德自南雄归过宁都别予将之豫章因怀旷伯逵赋别念二韵仍以呈旷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永丰的刘尊德从南雄回来经过宁都后,和作者告别,因为思念旷伯逵而写了两首诗,并将这两首诗送给了旷伯逵。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刘郎南雄来,高豁动晴昊。 - "刘郎"指的是刘尊德,"南雄"是他的故乡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描绘了他在太湖滩行走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溯舟易安流,入石频顾虑: - 溯舟:逆水行舟。 - 易安流:容易安定的水流。 - 入石:进入岩石。 - 频顾:频频回头看。 译文:逆水行舟时,容易安定的水流让我安心,而不断回头观看石头,心中有所顾虑。 2. 盘回四山合,所向欲无路: - 盘回:曲折环绕。 - 四山合:四面的山峦汇聚。 - 所向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日出西岭赤,鸣禽度高楠。 - 解释: 太阳从西边的山脉升起,高高的楠树上有鸟儿啼鸣。 - 注释: 西岭指的是四川省西部的大凉山,这里指代一个具体的地方。"赤"是描述阳光的颜色或状态。"度"在这里是形容声音或鸟鸣的高度。 2. 稍陟衣带岭,东尖屹危参。 - 解释: 稍微登上了衣带岭,看到了东边的山峰像尖刀一样屹立着。 - 注释:
注释: 1. 诗句释义:闰七月十夜,作者独自饮酒,华月逐渐升起,飞光照进高楼。幽人对酒独酌,心情悠闲。 2. 译文:闰七月十日夜,作者独自饮酒,天空中的月亮渐渐升高,月光洒满了高楼。他与世隔绝,独自对着酒杯,心情非常轻松。 3. 诗句释义:风吹动了树林,显得寂静无声;书籍散落一地,狼藉不堪。 4. 译文:风儿吹动着树林,使得四周一片寂静;书页散落了一地,显得杂乱无章。 5. 诗句释义
醉后偶书 高人事饮酒,饮酒亦有期。一日十二时,三时斟酌之。 曲糵糜我肠,夫岂乐在兹。 沈沈百忧中,聊以一解颐。 兹晨复旷饮,困败乃不支。床前有小女,长跪陈戒词。 甚矣昨日醉,反为醒者嗤。今日可以已,明日当再持。 百年亦良远,岂独今日宜。不见刘阮徒,沈冥竟奚为。 译文: 高士们喜欢饮酒,饮酒也有其固定的时间。一天中有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需斟酌饮用。 酒精使人的肠胃受损,这难道是快乐所在吗?
明珠藏深潭,绳索系深渊。 高士在山林,岂因远见遗? 下勤州府荐,上感圣明知。 濯足东溪流,弹冠南山陲。 早晨从烟霞别,夜晚与剑佩仪。 大小皆思功,立志要及时。 芸香草不无华,芄兰亦有枝。 宜尔令德之士,允为善人师。 赏析: 明珠和深渊,比喻贤者与隐逸,明珠是贤者,而深渊是隐逸。 高人在岩谷,指隐居的高洁的人,他们并不因自己的远见而被遗落。 小大思奋功,意指无论大小都有奋发努力的决心。 树立当及时
这首诗的作者郑思肖(1245~1318年),字所南,号予山,福建连江人。他是一位爱国志士、民族英雄、诗人和画家。这首诗是他在游苍山时所作。 首先来解读一下诗句的含义: - 群峰何苍然,回抱得幽旷。 注释:“群峰多么苍茫啊,它们环绕着,给人一种深远而空旷的感觉。” - 偶寻昔人居,遂历青霞嶂。 注释:“偶然间找到了古人的住处,于是便经过一片青霞般的山峰。” - 低连水竹交,高出雨云上。 注释
君子如鸾凤,肃肃仪羽齐。 梧桐苟摧谢,凡木竟不栖。 又如神马驹,来自荥水西。 有足追奔风,不踏沙与泥。 明明希世瑞,自异犬与鸡。 所以贤达人,出处终不迷。 注释:君子像鸾凤那样高贵优雅,举止庄重有序。他们的行为举止如同整齐划一的仪态一般。梧桐树如果凋零枯萎,其他树木也会相继凋落,不再生长在这个地方。就像那神马一样,从荥水之西而来。拥有翅膀可以追逐飞驰的风,却不踩踏沙石泥土。他们的品行光明正大
【诗句】 蔚蔚城闉柳,长条当路岐。 行人服王命,策马厉所之。 登高望群山,马鸣风正悲。 天连江广交,云隐湖湘湄。 向西有大府,冠盖何逶迤。 分阃控百蛮,元戎总前麾。 简书岂不畏,舒卷在所持。 忾彼猺獠徒,椎跣恒蚩蚩。 丝毫苟失御,雠杀相纷披。 闻君去参幕,道路今衍夷。 两江动晴色,八桂含春姿。 王爵有优劣,官资无崇卑。 烈烈塞上笳,泠泠月中吹。 感激丈夫气,岂不在边陲。 圣人重文德,斯道贵抚绥。
【注释】 靖安: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刘节妇:即刘安节之妻。刘安节:东汉末年人,字子夏,汉末建安年间为庐江郡都尉,后因战乱而流落南方。诗作写于他流寓南方期间。甘旨:指美食佳肴。口: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吃。终然:终究,终究有哀痛。举案(jué):古代的一种礼制,指侍奉长辈。岁时:指节日或时令。升堂:登堂,进到内室。陈:陈列、放置的意思。被服:指衣裳。岂:难道。华:这里指华丽的衣服,与“缟”相对。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