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须眉不觉尽为霜: - 注释:形容人的面容因年岁增长而显得苍老。 - 赏析:这里通过“须眉”指代人的头发、眉毛,暗示了诗人对于衰老的自然现象的感慨。 2. 尚借戎装作道装: - 注释:比喻即使年纪已大,仍然保持着某种军人的风貌,不放弃自己的志向或身份。 - 赏析:这里的“戎装”指的是军人的装束,表达了诗人即便在晚年依然保持着战士的本色。 3.
```text 双江战血染朱轮,五十年前即此身。 剩有箪瓢归陋巷,不劳名姓上麒麟。 ``` 赏析: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的《刘沛叔真赞二首 其一》中的一句,全诗共四句。通过描绘刘沛叔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他高尚品德和淡泊名利的赞美。诗中“双江”可能是指某一场重要的战役,而“朱轮”则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诗中的“五十年前即此身”意味着刘沛叔在战场上已经牺牲了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金樽中的清美酒和玉盘上的精美菜肴,每一样都价值不菲。这四句诗通过描绘宴会上奢华的酒菜,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也为全诗定下了豪迈的基调。 2.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停下手中的酒杯和筷子,但食物却不能吃下,拔出剑来环视四周,感到心中一片茫然。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宴会上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模式:先解释该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作用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隰有桑,阪有漆,朝朝斤斧无虚日。”“隰:低湿之地;有:拥有;桑:桑树,落叶乔木,叶子可以制丝。阪:山坡;漆:一种可作涂料的木材。朝朝:每天;斤:斧子;斧:砍伐用的大斧;虚:白白地。”大意为
【注释】 行路难:诗篇名,乐府旧题。 孔雀之血能杀人:孔雀的羽毛有毒。 翠钿金尾光彻身:华丽的头饰金光闪闪。 古来贤圣不外饰:古代的贤者和圣人并不需要装饰。 蛙声紫色能乱真:青蛙叫声和紫色的衣裳混在一起,使人分不清真假。 一人独坐深宫里:一个人独自坐在深宫里面。 拜跪满前皆有以:拜跪在面前的人,每一个都有理由。 谁悬明镜照中心:谁能够把镜子悬在心上。 为佞为忠总相似:做官的和做忠臣的都是一样的。
行路难 落花一别树,安择清波与污泥。自古皆有死,刀兵床第无高低。 梦中得食醒难饱,夷齐身饿名不朽。流芳一日不易为,遗臭万年安足道。 注释: 1. 落花一别树:形容离别时的情景,落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2. 安择清波与污泥:比喻人在选择朋友或生活环境时应有明智的判断。 3. 刀兵床第无高低:指战场上的生死和朝廷中的荣辱没有高低之分。 4. 梦中得食醒难饱:形容在梦境中得到的满足感难以在现实中实现
【注释】 君:君子,此处指诗人。不见:不看见。天上之星坠为石,又不闻地中有雷生霹雳。星有光芒犹可避,雷无定所谁能测。杀人岂必干与戈,尺地寸天皆局蹐(jī)。重城高寝自谓安,中夜思之眠岂得。何能变化为蟭螟,飞入睫中人不识。 【译文】 看不见天上的星星坠落变成了石头,也听不见地下有雷声轰隆一声炸开。星星虽然发亮但还有光芒可供躲避,而雷声却无法预测其位置和方向。杀人的事情不一定非得使用刀枪啊
【注释】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大陵墓。插两弓:射箭技术高强,能左右开弓射箭。金丸如星羽如月:比喻箭矢像星星一样闪烁,像月亮一样圆滑。骄马蹴踏:骏马奔驰时踢踏的声音。鸣秋风:形容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林中走兽猎已尽:山林里猎物已经捕完了。仰面四顾苍天:抬头看四周,只见天空辽阔、空旷。千年老鹤青田产:传说中青田山有一只千年老鹤。瑶池: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这里泛指仙界。衔玉简
这首诗的主题是批评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悬殊,通过卞和的故事来讽刺那些为了一己之私而牺牲国家利益的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1. 卞和入山得璞玉,献之未售先刖足。 卞和进山发现了一块璞玉,但因为没有得到赏识而受到惩罚(“刖足”指被砍去双脚)并献给了国王。 2. 秦王易以十五城,赵国不与终受兵。 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卞和手中的璞玉。赵国虽然得到了这块璞玉
注释: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正月歌(《全唐诗》卷四七九) 天净北风高,鹰隼盘空中,意气真雄豪。 折杨柳,镞取董泽蒲,一试穿杨手。 译文: 天清冷,北风高,鹰隼盘旋在空中。 气势真雄壮。 折杨柳,射中目标。 用箭穿透杨树的叶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射柳诗,诗人通过对射柳活动的生动描绘,表现了射柳者矫健的姿态和过人的技巧。 诗的前两句“天静北风高,鹰隼盘空中”,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苍茫辽远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