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有桑,阪有漆,朝朝斤斧无虚日。
社西老树且千年,于人无益已则全。
美材岂合终弃置,用之贵得逢英贤。
昨者公家求大木,匠石顾之蒙见录。
已辞根柢落高云,却伴沙泥委空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模式:先解释该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作用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隰有桑,阪有漆,朝朝斤斧无虚日。”“隰:低湿之地;有:拥有;桑:桑树,落叶乔木,叶子可以制丝。阪:山坡;漆:一种可作涂料的木材。朝朝:每天;斤:斧子;斧:砍伐用的大斧;虚:白白地。”大意为:低洼之地有桑树,山坡上有漆树,每天都要砍伐树木。注释:隰(shì):低湿之地;有:拥有;桑:桑树,落叶乔木,叶子可以制丝;阪(bēn):山坡;漆:一种可作涂料的木材;朝朝:每天;斤:斧子,砍伐用的大斧;虚:白白地。这四句描写了一幅砍伐树木、荒山秃岭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的强烈谴责之情。

“社西老树且千年,于人无益已则全。”“社:土地神;西:西边;老:衰;树:指大树;且:将;千年:一千年;于人:给人类;无益:没有好处;已则:已经;则:就。这四句描写了一幅荒凉的景致,通过“老树”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滥用民力、劳役百姓的愤慨之情。

“美材岂合终弃置,用之贵得逢英贤。”“美材:美好的人才;岂:难道;合:应该;终:最终;弃置:抛弃放置;用:被利用;逢:遇到;英贤:杰出的人才。这四句是议论,诗人认为,优秀的人才不应该被弃置不用。

“昨者公家求大木,匠石顾之蒙见录。”“昨者:昨天;公家:国家。这四句描写了一幅砍伐大树、制造家具的图景,通过“求大木”的形象,反映了统治者对林木资源的掠夺行为,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滥伐林木的愤慨之情。

“已辞根柢落高云,却伴沙泥委空谷。”“已辞:已经离开;根柢:树根;落高云:落到高空中;却伴:跟随;沙泥:泥土;委:寄寓;空谷:山谷,这里指山林。这四句描写了一幅砍伐树木后留下一片荒芜景象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滥伐林木的愤慨之情。

【答案】

行路难

隰有桑,阪有漆,朝朝斤斧无虚日。

社西老树且千年,于人无益已则全。

美材岂合终弃置,用之贵得逢英贤。

昨者公家求大木,匠石顾之蒙见录。

已辞根柢落高云,却伴沙泥委空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