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寂
【注释】 珠襦:用珍珠缀饰的衣裙。贾(jiǎ)身祸:使自己陷入灾祸。金碗:黄金制成的碗,相传是汉武帝所遗。落世闲:指死后无棺可葬。汉文:西汉宣帝刘询的庙号。治命:治国之命。霸陵山:霸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任左拾遗时,曾上书论谏迎佛骨之事,宪宗不悦;元和八年(813),诗人又上书劝谏宪宗勿信方士之言,结果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
第一首,五斗解酲已足够,三杯之道能通达。 放下篮舆成一醉,眼睛高远无视王江州。 注释:伯起善于运用强韵来表达往复的意境,使诗歌更加工整流畅。这首诗是诗人再和五首中的一首。其中,“五斗”指解酒的量,“安用”意为多余,“三杯”指饮酒的量,“道通”意为理解,“急可周”意为迅速完成,“放下篮舆”意为放下行李车马,“眼高”意为眼光高远,“不顾”意为不顾忌,“王江州”指的是王勃,因为王勃曾自比江州司马。
译文: 儿子用诗歌送我离开,酒后我又写了三首诗。我高兴地看到他的韵脚工整。他擅长写诗又喜欢书法,一派元出文湖州(即苏轼)。 注释: ⑴文伯:作者的儿子苏过,字伯固。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与文伯有交往。苏轼离任,文伯作诗相送,并请苏轼赋词。苏轼为之作《水调歌头》。 ⑵既而复继三诗:既,尽也,副词。既已写出了三首词,就再写一首,以示对朋友的酬赠之礼。 ⑶“逢人”两句:《论语·子张篇》载:“士见危而不惧
【注释】 跋杨损之所藏杨德懋秋江捕鱼图二首 其二:跋,题画上的跋语或说明文字。杨损之,名不详。杨德懋,名不详,此为杨氏所绘《秋江捕鱼图》。杨氏归心寄老毫(归心:归附之心),指杨氏对渔父生活的向往。都缘家世有渔隐(都缘:都因为;家世:出身),指杨氏出身渔家。曾着蓑衣傲锦袍(曾:曾经;蓑:用草编成的雨披;锦袍:用丝绸做成的袍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题发挥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细腰宫的美人以讽刺唐玄宗沉湎酒色,荒淫误国的丑恶行径。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细腰宫的美人“玉立宫娃滴滴娇”,用“滴”字写出了美人在君王面前娇态可掬、媚态百出;后两句写美人舞姿轻盈,却不知“天下归长距”。 【答案】 细腰宫 玉立宫娃滴滴娇, 君王沈湎醉春宵。 不知天下归长距, 犹向尊前舞细腰。 注释: 细腰宫:宫中女子因体态苗条而得名。长距:指箭术高超,能射中远处目标
【注释】 走遍:行走遍数。人闲(闲暇):指没有事可做。为口忙:为说话而奔波忙碌。羊肠:曲折盘旋的小巷。东风:春风,此处借指春光。叵(pǒ)耐:无奈,无可奈何。吹尽:吹得干干净净。朝衣:早晨穿的礼服。两袖香:衣袖里充满了香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应试时作的。诗中写他考试前夜,因紧张焦虑而失眠的情景。 首句“走遍人闲为口忙”写作者在长安应试,为了应付科举考试,不得不奔走求教于人
白马寺 竺法初从西土来,黄冠掎角力相排。 当时道教灰飞尽,贝叶真经安在哉。 【注释】 竺法:指竺法兰。东汉末年高僧,西域天竺人,汉明帝时入中国,曾到洛阳译经,为佛教传人中亚奠定了基础。 西土:这里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黄冠:道士的帽子。 掎角(jī jué):争斗。 安在哉:哪里去了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送僧归日本》,诗中描绘了一幅僧人西游日本的生动画面
注释:珍惜自己不遭受淮海赋的灾祸,幸运地得以免除骊山的污秽。 为何不肯融入常流中,要使众生得到清净。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众生清净的向往。首句“惜尔不遭淮海赋”意味着珍惜自己不遭受淮海赋的灾祸;次句“幸然得免骊山污”意味着幸运地得以免除骊山的污秽,暗指作者在官场上的遭遇;最后一句“如何不肯混常流,要使众生清净故”,表达了作者对众生清净的愿望
【注释】 三十年前:指作者在锦工行业工作了三十年。锦工:织锦工人,即丝织工匠。 投梭端有运斤风:意谓织锦工人投梭的手法和挥斧砍柴相似。运斤:用斧头砍伐树木,比喻技艺高超。 重来莫讶无人问:重新来到此地,不要惊讶没有行人问话。 花样如今尽不同:现在织出的锦缎花鸟图案已全部不同,因为工艺不断进步,花样日新月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过去三十年来织锦技术发展的一个总结
题烟寺晚归图 上方直去天一握,归路转回山半腰。 老衲迟迟缘底事,要乘佳月过溪桥。 注释:烟雾缭绕中的寺庙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宁静,我顺着山路直接向上走去,但当我到达高处时,突然发现天空似乎与山峰合为一体。下山后,我在半山腰的一处地方停了下来。我停下脚步的原因是,我想在美丽的夜晚乘坐小船渡过溪水。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烟雾缭绕的寺庙中沿着山路直接向上走到山顶后,发现天空与山峰融为一体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