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这首诗是一组七言律诗,共四首。诗人以“图咏送别题答一律(丙戌)”为序。 第一首: 几年前在岭南考虑问题就很深了,闲暇时才游览儒士林。 讲学是非必须实事求是,阅读书籍愚智都取决于虚心。 汲取泉水深如渊海古修绠,气盛衣冠朋合簪。 以后思念友人各自去何方,一半看图咏,一半登临。 注释: - 岭表:指岭南地区,古代指广东、广西一带。 - 汲投渊海:汲取泉水深如渊海。比喻学问广博深厚。 - 修绠
【注释】 1. 重镇:指云南大理一带,当时是边防重要之地。初逢:初次到达。昭代:指明朝,昭代即大明。开化:指昆明。 2. 岩疆三面万山回:边关地势险要,四周有高山环绕。 3. 南交:指南方的交通要道。驿马:传递信息的使者或信使,也指驿路。 4. 阿雅维摩沿里寨:阿雅维摩即阿雅族,维摩为地名,这里指云南维摩一带;沿里砦,沿边的小城堡。 5. 侬人:指当地少数民族。僰子:指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即彝族
万年寺前古树八九株高十馀丈俗名罗汉松(甲子) 注释:万年寺,一座古老的寺庙。唐寺门前有八九棵高十几丈的罗汉松。 赏析:此诗首句写罗汉松,次句写寺庙,三至六句描写罗汉松的姿态和特点,最后两句抒发作者的情感。 非枞非柏古何树,唐寺门前八九株。 注释:这棵古树不是松树也非柏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原来它是唐寺门前的八颗罗汉松中的一棵。 赏析:诗人通过“非枞非柏”四字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杭州任上时所作,作于元大德八年(1304),诗人当时四十五岁,任杭州路总管。诗中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 “水陆一千九百里,舟车二十八晨昏。”这两句写杭州的地理交通。杭州地处江南,四面环山,湖塘众多,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水路和陆路加起来,大约是一千九百里。而陆路和水路加起来,大约有二十四个早晨和黄昏。这里的“晨昏”,指的是时间,不是方位。从杭州到南京
【解析】 “晚过西湖(甲子)”是题目,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 第一句:“独拿小艇过西湖”,点明时间、地点、动作和对象; 第二句:“狎鹭盟鸥好画图”,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第三句:“云影远浮双塔动”,描写了湖面的景象,写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句:“水光闲浸一山孤”,进一步写景,衬托出作者的心情。 第五句:“白苏磊落情非昔,韩贾荒唐事也无”,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感慨; 第六句:“酒盏笙歌多歇绝
这首诗的标题是“桐花至芒种前后乳外飞落白绵满院飘扬绝如柳絮名之曰桐绵且咏之(甲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青桐花发乳垂枝,飘落轻绵四月时。 注释:青桐树的花苞在春天发芽,像乳汁一样下垂到树枝上。等到花朵开放,会飘散出白色的花絮。这些花絮飘落在四月份的时候。 2. 淡白多沾么凤翅,清微雅称古琴丝。 注释:那些白色的花絮虽然颜色淡白,但是却像是凤凰的翅膀一样轻盈飘逸
【注释】 甲子:即元和元年。 仙都:山名,在今安徽省休宁县北三十里。 【赏析】 这是诗人游历江南名胜古迹时所作组诗中的一首。此诗写于元和元年(806年)作者任江州刺史时。首联描写山路曲折,转进深山后,忽然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雨景,接着就听到一阵风声,夹带着雨点。颔联描写了鹅群鼓翅掀起浪花,炊烟升起云层。颈联描写了雷声滚滚,雷公电母不让人说话,树影参差,难以分辨是哪里的树
【注释】 甲子:干支纪元名。 吴山:指苏州的虎丘,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 森戟:森严如戟的样子。 凝香:香气凝聚的样子。燕寝:燕子栖息的地方。 柳絮:柳絮随风飘扬。白销:白如雪一般。 椒(jiāo)花:一种红色的花朵。红并一枝梅:与梅花相伴。 吟成彩胜庚庚健:作诗吟咏着五彩缤纷的吉祥物(彩胜)。庚庚健:形容声音洪亮有力。 画得金幡乙乙回:画得金色的旗帜(乙乙:古代用两串玉饰表示时间)。 阳春
回省看宜园新绿(丁亥) 竟将万绿换千红,祗在离家半月中。清气胜于花烂漫,午阴比似屋帡幪。不嫌墙角山光隔,更许桥头水色同。惟有两般难并绿,一双白鹤一皤翁。 注释:竟将万绿换千红,只是指在离家半月后看到宜园的新绿。清气胜过了花的繁茂,中午的阳光像是屋檐下的阴影一样。我不介意墙角的山光阻隔,更允许桥头的水色相同。只有两种绿色难以共存,一个是白鹤,一个是白发的老人。 赏析
注释: 上已曰东川道中(丁亥):即指在东川道途中,恰逢上巳节。上已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祀、游赏等活动。 导江已说岷山远,更远岷山路万重:已经说过了长江,而岷山却更显得遥远。岷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北部,是中国的四大山脉之一,其主峰为贡嘎山,海拔高度达6250米,被誉为“蜀山之王”。 青海波澜皆是雪,金沙云气尚疑冬:青海湖的波浪都是雪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