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一千九百里,舟车二十八晨昏。
桑麻菽麦家家业,耕读渔樵处处村。
𡍭岭开山愁水旱,分田析屋养儿孙。
长官那有安民策,惟望丰年是本原。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杭州任上时所作,作于元大德八年(1304),诗人当时四十五岁,任杭州路总管。诗中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

“水陆一千九百里,舟车二十八晨昏。”这两句写杭州的地理交通。杭州地处江南,四面环山,湖塘众多,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水路和陆路加起来,大约是一千九百里。而陆路和水路加起来,大约有二十四个早晨和黄昏。这里的“晨昏”,指的是时间,不是方位。从杭州到南京,大约是五百里,而从杭州到北京大约也是五百里,因此杭州与南京之间,也就是一日之遥。

“桑麻菽麦家家业,耕读渔樵处处村。”这两句描写了杭州的自然景观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杭州周围都是田野,种植着桑麻、菽麦等作物,每家每户都有这种产业;而渔夫和樵夫则以捕鱼和砍柴为生,他们住在周围的村庄里。这里的“耕读渔樵”指的是农民耕种、读书人读书、渔民捕鱼和樵夫砍柴。

“𡍭岭开山愁水旱,分田析屋养儿孙。”“𡍭岭”指的是钱塘江上的一个小岛,位于杭州湾入海口,地势较低,常常受潮汐影响,有时会出现水旱灾害。这里提到“开山”是指开垦土地,而“分田析屋”则是指分配田地和房屋。这里的“儿孙”指的是子女。

“长官那有安民策,惟望丰年是本原。”“长官”指的是地方长官,他们没有解决水旱灾害的好办法,只能希望丰收年景能够到来。这里的“丰年”是指丰收的年份,而“本原”则是根本原因。这里的“本原”指的是根本之道或方法。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