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诗句解析: 1. 滦水初归百事并,今朝稍觉案尘轻。 “滦水”指的是流经河北省的一条河流,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或某种象征。“百事并”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一起,可能是形容一种忙碌或复杂的状态。“案尘轻”表示随着滦水的回归,一切尘埃落定,事情变得简单轻松。 2. 日光当户玻璃暖,霜气入池沙石清。 “日光当户”描绘了一幅明亮的窗户景象,阳光照进屋内
【解析】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在癸亥年除夕夜,与友人相约到西湖苏公祠共度除夕。 第一句“腊月十九日拜苏公祠”,说明时间是在农历腊月十九日,即冬至过后不久,诗人和友人在苏公祠祭拜苏轼(苏东坡)。 第二句“西湖腊后待春还”,“西湖”点明了地点,也暗含着对春天的期待。 第三句“寂寂祠堂竹石间”,描写了祠堂周围的环境,用词简练,含蓄蕴藉。 第四句“澹荡闲情如远水”,“澹荡”指恬淡,闲情指作者此时的心情
【注释】 粤西:指广东的西部。春比:春天比。禁火:指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祭灶的日子。馀寒:残留的冬天寒冷。石壁:山石上的岩石。岚光:山间的云雾。翡翠:一种鸟名。水田:稻田。天影:天空的影子。桂管:桂州的别称。催耕雨:催促耕作的雨水。边徼(jiào):边界、边境。青旗:《汉书·高帝纪》:“汉王从霸上过,置酒戏,樊哙为壮士,直出看,顾谓从者曰:‘樊哙可与言!’‘哙见门者,曰‘且为我呼入食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九曲滩如折坂登” - 描述漓江的蜿蜒曲折,如同山路般陡峭。这里的“折坂登”意味着山路曲折险峻。 - 关键词:折坂、登(山)、漓江 2. “漓江山势又崚嶒” - 形容漓江两岸的山脉高耸而陡峭。 - 关键词:漓江、崚嶒(高耸)、山 3. “夜来塔造万千级,西去城增十二层。” - 描绘了桂林的象鼻山和城楼,形象生动。 - 关键词:塔、象鼻山(或指城楼)、万、千、十二层。
【注释】 鹧鸪:一种鸟,又名“杜宇”。 取次吟:随意吟哦。 云归蛮洞开还合:指云彩飘散后,天空又合上,如云归蛮洞一样。 差比:相差很多。 阳明:唐宪宗年号(762~782),此当指诗人所在地的地名。 思田:即思恩土州,在今广西河池市南。 行过:经过。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记录了作者在浔州道中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写景,先点明时间、天气和景色特征:“鹧鸪天气半晴阴,野路荒江取次吟
【诗句解释】 1. 袭土州官静守边,山猺耕读亦安然。由来盛世恩威久,远胜前朝寇乱连。 - 袭土州:指的是位于某个地方的行政单位,此处特指一个地方上的行政区划。 - 静守边:形容某人或某方安静地驻守边防。 - 山猺:指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 - 耕读:指从事农业和学习。 - 安然: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发生变故。 - 盛世:指国家繁荣安定的时代。 - 恩威久:恩惠和威严长久存在。 - 寇乱连
《过桃花岭(甲子)》是一首描绘山岭景色和历史传说的古诗。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1. 白云横绝万峰齐: - 注释:白云横亘,覆盖群峰。 - 译文:白云如横绝天际的屏障,将群山环绕。 - 赏析:《桃花岭》中的“白云”象征着高远、纯净与自然之美,它横亘于山峰之间,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景象。这里的“万峰齐”则强调了山峰众多、连绵不绝的特点,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为辽阔和壮美。 2. 更踏东峰向岭西:
过端州羚羊砚石峡(丙戌) 千里青山百道舟,合流一峡在端州。 会齐万派清泉眼,润透三岩腻石头。 灵障磨开天不惜,慧根凿破尔应愁。 羚羊有角成何迹,莫向诗禅捉摸求。 【注释】 1. 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 2. 羚羊:即羚羊峡。 3. 羚羊有角成何迹:指羚羊角被磨掉后,羚羊就不存在了,羚羊角是羚羊的显著特征。 4. 莫向诗禅捉摸求:不要向诗和佛禅方面去追求。 【赏析】
【注释】: 漪园:今北京北海公园。 九曲栏干:曲折的栏杆。 行当:应当、将要。 小院僧:小寺院里的僧人。 鸣珂:古代贵族冠饰,以马嚼子为饰。 莫遣:不要让……过去。 六桥花柳太飞腾:不要使六桥上的花柳太过于飞扬跳跃。 【赏析】: 《春日漪园即事(甲子)》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全诗通过对漪园水阁春游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自然的精神风貌。
罗浮海上合云峰,又逐天风向远空。 已掠桂梧过岳麓,又飘兰芷入黔中。 云能化石山形覆,石复成云水气通。 惜未东岩看瀑去,祗听幽涧漱玲珑。 注释: 1. 罗浮海上合云峰:指罗浮山上的云峰。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飞来峰下,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名山之一。 2. 又逐天风向远空:指云峰随着天风飘向高空。 3. 已掠桂梧过岳麓:已穿过了桂花盛开的梧桐树(桂梧)和岳麓书院(岳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