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赞北涧和尚 调古风高,神清气逸。 闻一唯升素王之堂,见微笑入空王之室。 恢恢绰绰兮以一而贯万,寂寂寥寥兮会万而归一。 此岂非八十三,住龙床角边。 南山之净慈,佛照之真子,北涧老贼者耶。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赞颂北涧和尚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北涧和尚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佛学修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认同和敬仰之情。 “赞北涧和尚”:这首诗的标题,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和目的
圆通师孙福长老请赞 虚空寥落,是我身体。万象纷纭,是我作用。青山白云,是我的宾朋。山色溪声,是我言论。这样作画的人,画师不能幻化。画师不能幻化的事物,我也不清楚我自己是谁。因此我强加名称,称为石溪老冻畐。 译文: 虚空寥落,是我身体。万象纷纭,是我作用。青山白云,是我的宾朋。山色溪声,是我言论。这样的作画的人,画师不能幻化。画师不能幻化的事物,我也不清楚我自己是谁。因此我强加名称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诗,通过描述色、声、空、石溪等概念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禅宗的道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西竺净长老请赞: - “西竺”指的是印度佛教的圣地。 - “净长老”指的是一个修行者,他邀请大家来探讨禅宗的真谛。 - “赞”在这里可能是指赞美、称赞的意思,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更可能是一个比喻,表示对禅宗思想的认可和赞赏。 2. 色见声求,二俱不是: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诗句解读与译文 1.师之出处,师之面颜。 - 注释: “师之出处”指的是老师或师傅的来源和出身;“师之面颜”则是指老师的面貌和表情。这里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和赞美。 - 译文: 赞寂岩忠和尚的老师来自哪里?他的面容如何? 2.云横楚甸,雨过淮山。 - 注释: “云横楚甸”描绘了一幅云朵横亘在楚地(古代地名)的画面;“雨过淮山”则是说雨后的景象出现在淮山。这里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意境。
广福聪长老画无准顶相请赞 这慈尊,曾自赞。 煮不熟,烧不烂。 有软顽,没思算。 译文:这尊佛像,曾自赞。 煮不熟,烧不烂。 有软顽,没思算。 注释:无准顶,即无量寿佛或阿弥陀佛的法号,意指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煮不熟,烧不烂:意指佛像坚固无比,不会被火烧毁。 秤须弥重四两,量虚空阔丈半。 更有白■不是处,付与无闻,从公理断。 译文:这尊佛像,像须弥山那样沉重,重量达四两;像虚空那样辽阔
祥符喜长老请赞 三岩日暖经行地,双径风清宴坐时。 昔不少年今不老,如何描邈使人知。 注释:在三座山峰的岩壁上,阳光温暖,人们沿着山间小径行走,微风拂面,十分清新宜人。过去的日子不多,但岁月并未带走我的青春;如今虽然容颜渐老,但我依旧保持着年轻的状态。如何才能描绘出这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呢? 译文:在三座山峰的岩壁上,阳光温暖,人们沿着山间小径行走,微风拂面,十分清新宜人。过去的日子不多
资寿,地名,位于今江苏宝应县。溱长老,名不详。 资寿溱长老请赞: 资寿的溱长老请求称赞他的诗作。 寒浦先零之姿,古岩后凋之操。 “寒浦”指资寿附近的寒浦湖,“先零”指诗人,“后凋”指资寿当地的文人雅士,“凋落”指衰败。 雪满颠一味寒酸,云拥肩十分枯槁。 “雪满颠”指资寿地区的冬天,“云拥肩”指资寿地区的天空,“枯槁”指萧条。 任缘而住也,触处有馀。 任凭缘分居住,处处都感到有余。 随机而应也
破蛰之雷,指南之龟。 这是对痴绝和尚的赞美,意思是说痴绝和尚就像雷声一样震撼人心,像指南针一样指引方向。 斫圆玉斧,刮膜金篦。 这是对痴绝和尚的形容,意思是说痴绝和尚就像玉斧一样削平一切困难,就像金篦一样刮去一切障碍。 噫,非师而谁。 这是对痴绝和尚的赞叹,意思是说如果不是痴绝和尚的话,那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注释: 1. 破蛰之雷:指春天雷声震响,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2. 指南之龟:指指南针
【译文】 东林寺的长老请我作赞。 寒浦的水先零落凋谢,古岩的石头后凋零衰败。 雪满头顶,只有一味的寒冷和酸楚;云遮肩头,却十分枯槁。 任凭它随缘去住,到处都有余裕。 信手拈来,用时恰好。 虽然如此,但理绝思惟,事关怀抱。 倚天长剑还待磨砺,分付给东林寺的长老。 【注释】 ①东林彻长老:指东林寺的一位长老。 ②寒浦先零:形容水清且冷。 ③古岩后凋:古岩石经风霜雨露侵蚀,色彩斑驳。 ④颠:这里指头顶
【注释】 万里:极言其远。晴空万里:天空晴朗无云,形容景象极为开阔。霹雳:指雷声,形容声音之大。掩耳不及:捂着耳朵也来不及,形容声音之大。浩浩:广大无边的样子。清风生八极:指清风吹遍了四面八方。生:动词,吹拂。八极:泛指四周的边远地区。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雷雨的景象。首句以“万里晴空”四字起头,勾勒出一幅辽阔、高远、明净、无垠的天宇图景。接着写雷声之响如雷霆般地在天地间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