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我有一要,千差齐照。 未曾拈花,不劳微笑。拟问如何,云横海峤。 【注释】 1. 偈颂:一种佛教诗歌形式,用以表达宗教思想或修行者的心声。 2. 千差齐照:形容事物众多且各具特色,如同千差万别的光芒互相照耀。 3. 未曾拈花:意指未曾有过直接的传授或教导,象征初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4. 不劳微笑:表示无需他人的鼓励或微笑,就能自得其乐或达到目标。 5. 拟问如何:试图询问或探索问题的答案
【注释】偈:佛经中的韵文。颂:佛教经文中的赞歌,也指佛教徒念诵的诗文。日用见成:《论语》中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赏析】这首偈颂,是说佛家修行,要“悟”,要“了”。悟者,悟道理、悟人生;了者,了生死、了涅槃。悟了道和法,就能“一日三省”:省自己有无过失;省他人有无过患;省社会有无过患。这叫做“三反”。有了这种觉悟
跛跛挈挈,列列𦩘𦩘。 跛跛挈挈处,匙挑不上。 列列𦩘𦩘时,炎天散雪。 十有二年,来住此地,杨岐家风,未曾漏泄。 今漏泄,秤锤元是一团铁。 诗句注释: 1. 跛跛挈挈:形容行走缓慢的样子。 2. 列列𦩘𦩘:形容人说话拖拉、啰嗦。 3. 跛跛挈挈处:比喻做事拖拖拉拉的地方。 4. 匙挑不上:比喻做事没有条理,无法下手。 5. 炎天散雪:形容天气炎热,却下起雪来。这里可能是在比喻某种情况下
【注释】 一番风雨:一阵风雨。底事:何事。开炉:燃起火把。未开:没有点燃。寄语:对人说。参玄:参悟道义。诸上士:众多有道之士。冷湫湫:寒凉寂静。处:地方,指室内。隈(wēi):躲避。 【赏析】 这首偈颂是劝人修身养性,不贪名利的,诗中写天气寒冷,人们烧炉取暖,却因为风大而使炉未能点燃;又写有人要参悟道义,但因气候寒冷而无处可躲藏,于是劝他不要贪图名利,在冷清寂静的地方暂且躲避一下。全诗语言朴实
【注释】: 烹金之炉,铸人之模,净名一默。 烹(pēng):煮。 国师三呼(hū),你诸人又向甚么处摸索。 国师(gòu shī):僧团领袖。 译文: 煮金子的锅,铸造人的模子,静默就是净名。 僧团领袖呼唤三次,你们又该往哪里去探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人用“烹金之炉,铸人之模”来形容僧团的生活,强调其清净、平和、无为的特点
青山白云,红尘闹市,见成公案,理当即行。 【注释】:青山和白云代表着自然的景色,而红尘则是人世间的繁华景象。这里的“公案”指的是禅宗里的道理和教义。“理当即行”意味着这些道理和教义应该立即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为什么不知有,公验分明。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疑问,即为什么人们会不了解或者不知道这些道理和教义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实践中去验证它们。“公验分明”则是指这些道理和教义是明确无误
【注释】 出得尘:从世间走出。 又入尘:回到人间。 休论便重复:别去讨论它,因为它本来就是反复出现的。 便轻:就是如此轻浮。 动静由来一样清:静和动本来就是一样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洞察。诗人认为,人的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把握每一个机会。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世界虽然复杂多变,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事物的本质都是不变的
【解析】 “混不得”,指不能相融。“类不齐”,指同类的事物不统一。“六爻宛转见重离”,六爻,即六个阳爻,是《周易》的符号;重离,即离卦之重演,指卦中阴阳二爻相重。“夜深下视千山白”,意思是夜深时俯瞰千山万岭,都是白色的。“不是其中人不知”,意思是如果不是其中的人不知道。此诗为作者自况,说自己在仕途上不得志,与官场同流合污,因而对官场的黑暗腐败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答案】 译文:混浊的社会
诗句解释: 1. 散夏馀五日,那事稳也未。 - 散夏: 指夏天即将过去,开始进入秋天。 - 余五日: 还有五天时间,这里指的是从现在起的五天后。 - 那事稳也未: 什么事情是稳定的?可能意味着某种事情尚未确定或者不稳定。 2. 争似长汀子,低头打觉睡。 - 长汀子: 可能是一个比喻或代称,表示一种状态或身份。 - 低头打觉睡: 形容一个人非常疲惫,甚至到了需要打瞌睡的状态。 3.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去年今年,八月九月。 一树两树,丹桂离披。 三枝四枝,黄花漏泄。 于斯见面不相逢,于斯相逢复相别。 老丰干心未歇,骑个无齿大虫,只管见人饶舌。 阿呵呵,南北东西,一团生铁。 ```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注释: - 去年今年:表示时间的推移,从一年到又一年。 - 八月九月:泛指秋季的时间,特别是农历的八月和九月。 - 一树两树,丹桂离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