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诗句原文: ``` 师荒村古庙兮,人绀宇莲宫。 师纸钱堆里兮,人璎珞聚中。 师捞摝蚬兮,人打凤罗龙。 师鳣鲜枯槁兮,人玉食雍容。 师与人隐显各异兮,卷舒一同。 为华严之弟兮,不入华严保社。 为洞山之子兮,不绍洞山门风。 欲遁其迹迹愈著,欲晦其名名愈崇。 夫能谨初护末,不沿他酒台盘兮,人莫知师之所知。 师独乐其乐,乐亦无穷。 果如是兮,安有今日。 持短尺以量虚空,磨淡墨以邈虚空者哉。 ```
【注释】 ①飞锡:指僧人行脚。五天云冉冉,形容高耸入云的寺庙。泛杯:指和尚行走时的仪态。南海浪悠悠:南湖水波荡漾的景象。一毫头上轻收拾,形容人头小、身材矮小。不是冤家不聚头:形容僧人们在一起聚会。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以景衬情。前六句描写了佛教圣地杭州西湖十刹中,天竺寺周围的景色。后两句写僧人们聚集在天竺寺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却有深意。 “飞锡”二句,是说佛门中许多高僧都在天竺寺修行
【注释】 双:一双。 草鞋:指僧鞋,和尚的鞋。 无跟:没有鞋后帮。 无耳:没有鞋前帮。 袈裟(jiā shān):佛教徒穿的一种长袍。 包:包裹。 拄杖:佛教徒用来行走的拐杖。 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在诗中对一个和尚的形象描写得很具体、很生动,使人一见就能想到这个形象。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和尚打扮得与常人不同,从而嘲笑他的出家人身份。全诗语言通俗,幽默诙谐
荷泽赞 释心月 宋代诗僧 1. 基本信息 - 姓名:释心月,字石溪。 - 出生日期与地点:不详,但据资料推测可能生活在宋朝。 - 其他信息: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等寺院,后在临安府灵隐景德寺等地居住和讲学。 2. 诗歌原文 荷泽元来不姓高,岭头一网竟难逃。 尔曹若不论知解,知解无因到尔曹。 3. 诗句释义 - “荷泽元来不姓高”:表明诗人认为“荷泽”并非某家族姓氏的延伸,而是自然存在的名字。
雪峰真觉禅师赞 雪峰真觉禅师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他的修行和悟道之道,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佛教界。他的诗歌作品也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禅意的韵味。 译文: 出山岭超脱尘世,九次上山三次下山。 一槌即成,还未达到性燥。 诵过水偈,闻色空义。 搅动肝肠,却难以入睡。 棒头领旨,句下明宗。 夜半鳌山,如同鹤抛笼。 象骨岩高,中有鳖鼻。 有一千五百人,中伤者几
【注释】 郁山主赞 其一:指代诗人。郁山,地名。山主,指代诗中人物。赞,即序言。 其二:第二首。 骑驴:骑着驴儿。 过溪桥:经过溪边的桥梁。 一踏桥梁折:意思是说因为驴蹄子踩在了石头上而使桥梁被踏得折断。 桥边万朵山,拊掌笑不歇:意思是指着那万朵山花,拍着手掌大笑不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骑着驴儿经过溪边的一座桥梁时的情景。诗的开头两句写出了诗人骑驴过桥时的情形
注释: 言法华赞:这是一首赞美《法华经》的诗句。 褰裳登九重:意思是说作者穿着衣服,登上了九重天(即天堂)。 走笔书十三:意思是说作者用笔书写了十三个部分(这里可能是指《法华经》的主要内容)。 两头俱不住,临去又图南:意思是说在开始的时候(两头)不能停留,但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却又想要向南飞去。这里“两头”、“临去”和“南飞”都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转折或转变。 赏析:
普化赞其一 者风僧,甚举止。 木铎一摇,声在人耳。 邈吾真处点著便行,咬生菜时触著便讳。 明头暗头拶著便转,今日昨日扶著便醉。 或于道吾手里倒送鎗头,或于临济面前满倾恶水。 如斯伎俩,果能成褫人,建立黄檗宗旨者耶。 况其掣狂掣颠,有头无尾,是皆不逃大仰之谶盘山之记。 末后若不向东门南门西门北门觅个走路,定不免新妇子老婆禅小厮儿抚掌笑你。 普化赞其一(普化禅师的赞颂诗) 者风僧:这僧人举止不凡。
【注释】 政黄牛赞 其一:此为《政黄牛》组诗的第一首,“政黄牛”指诗人对黄牛的赞美。 湖水湖山面面奇:指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烟云风月总新诗:指大自然景色千变万化,如诗如画。 也解将牛作马骑:指黄牛也能像骏马拉车,比喻人能适应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景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首句“湖水湖山面面奇”,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湖光山色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注释】 郁山主赞: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神会所作的颂文。郁山即五台山,是禅宗圣地之一。 溪桥驴子失脚处:意谓在五台山上修禅悟道时,神会曾像驴一样跌入水中过溪桥。 百尺竿头进步时:意为神会在五台山上修行,已到很高境界,如登百尺竿,再往上进发,就到了更高的境界。 顶踵一时俱换了:意为神会修行时,头顶和脚跟都换了位置。 依前只是郁阇梨:意为他仍是五台山的和尚,没有离开那里。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