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丰干寒拾赞其五 微风吹,岩松鸣。 听愈好,吟愈清。 浑崙一句子,文彩甚分明,笔下如何写得成。 注释: 微风:微风轻轻吹过。 岩松:山中的松树。 鸣:发出声音。 愈好:越觉得美妙。 吟诗:吟诵诗歌的声音。 浑崙:这里是指诗人自己。子:这里是指诗句。 文彩:文章的华彩。 如何:怎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景色,微风轻拂,山中松树发出悦耳的声响。听到这美妙的声音,诗人吟诵诗歌的声音也越发清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其中赏析主要是对诗歌的内容、语言、情感等进行赏析。首先要读懂全诗的意思和思想情感。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诗意。最后点明诗句的炼字特色以及在全诗中的作用。 “马郎妇赞”:这是一首七绝,写一位妇女的形象。马郎妇是唐代诗人李益所写《南溪始泛》一诗中的女子
诗句释义: 1. 草离离,发垂垂。 - 描述的是文殊菩萨的形象,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头发长而松散地披在肩上,这里用“草离离”和“发垂垂”来形容其外貌特征。 2. 神出鬼没,佛眼难窥。 - 形容文殊菩萨行踪不定,难以捉摸,如同神出鬼没一般,同时暗示了文殊菩萨的神秘性。 3. 能坐毗耶之舌,而不能出女子之定。 - “毗耶之舌”指的是文殊菩萨的舌头,能够坐下而不离开座位,这象征着文殊菩萨的智慧和坚定
【注释】 须菩提:梵语saddharma bodhi的音译,是佛教对菩萨的一种尊称。此诗为颂扬菩萨功德之作。 常宴坐:经常盘腿而坐。 危立:端坐。 万境空寂:一切境界都空寂无物。 岩前花雨已狼籍:指落花满地。狼藉(láng jí):凌乱散乱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颂扬菩萨的功德。首句“常宴坐”,是形容菩萨的修行功夫,即在修行中,经常盘腿而坐,这样能集中注意力,心不外驰,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
丰干寒拾赞其一 只解踞虎头,不解收虎尾。 你若讦露人,人也讦露你。 出没虎声中,卷舒牛迹上。 半是小儿嬉,半是大人相。 注释:我只知道蹲在老虎的头上,却不知道收拾老虎的尾巴。如果你揭发别人,别人也会揭发你。在老虎的叫声中进出,在牛蹄印上卷起和舒展。一半是小孩子玩耍嬉戏,一半是大人们相互较量争斗。 赏析:这首诗以老虎的形象来比喻人性,通过“只解踞虎头,不解收虎尾”、“你若讦露人,人也讦露你”
注释: 丰干寒拾赞 其二:执爨灰满头,扫地尘扑面。 执:端;爨(cuan):烧火做饭;灰:指灶烟。 岩下细思量,一场不著便。 岩:山崖。细思量:仔细想想。著:通“着”,接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勤劳的劳动者的形象,通过对他的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他辛勤劳动、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这位劳动者在劳作中的情景。他头戴炊烟,手拿柴火,一边烧火做饭
丰干寒拾赞 其三 道兮无贫,德兮有邻。 注释:道是无形的,没有贫穷;德是有形的,可以接近人。 五峰双涧,谁主谁宾。 注释:五座山峰像两座山涧,谁为主谁为宾? 相靠而睡也,象王回顾。 注释:它们相互靠近睡觉,大象回头观望。 相呼而笑也,狮子颦呻。 注释:它们相互呼唤笑闹,狮子打呵欠呻吟。 噫,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 注释:唉!不明白这个意思,修行的人会很辛苦
儱侗十围腹,婆娑三尺躯。 折拄杖搅无边香水海,破布囊贮百亿须弥卢。 等个人㗭哩㗭哩,觅文钱苏噜苏噜。 天上无,地下无,四明山色开画图。 注释: 1. 儱侗(zōng):形容人身体魁梧,像大树一样。 2. 婆娑(pú sōu):形容树木或花朵随风摇摆的样子。 3. 折:折断。 4. 无边香水海:比喻佛法无边无尽。 5. 百亿须弥卢:佛教中用来形容极多,如须弥山的一百个山峰
【译文】 文殊师利的赞歌, 狮子吼声,无畏之语。 空处挨打,紧处捻转, 彼上人,缩却舌头。 不二门中,都败阙了, 五髻童真七佛师, 却证乌龟成白鳖。 【注释】 1. 文殊师利:即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 2. 狮子吼:佛教用语,指佛祖说法时声音洪亮,如同狮子吼叫。 3. 空处挨:指在空无一物的地方挨打。 4. 紧处捻:指在紧要关头能够扭转局面或解决问题。 5. 彼上人:指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6.
维摩 维摩是古印度的一位高僧,名无着,又称“居士”,在《维摩诘经》中,他以善辩著称。维摩诘即维摩诘,是其人名,意为“请来”,意指佛陀邀请他来讲解法义。 呵二乘,弹十地。 呵:责备、斥责;二乘:佛教的两种派别,即声闻和缘觉。弹:讥讽、嘲笑。十地:佛教中的修行境界,共分九个阶段。 以强词,夺正理。 强词夺理:用强硬的话语来争辩,试图取代正确的道理。这里比喻那些自以为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