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
诗句释义: 1. “菽水奉甘旨” - 描述以粗茶淡饭来供养亲人,体现了孝道精神。 2. “亲安吾不贫” - 即使生活简朴,但家人的安康使我感到满足,不感到贫穷。 3. “平反一笑喜” - 通过简单的笑和喜悦来平复过去的错误或不快,表达了一种释然的心态。 4. “公子情何真” - 对贵族子弟的感情表示怀疑,认为他们的真诚性值得质疑。 5. “想见斋容膝” - 想象着一个简陋而温馨的居室
诗句解读与译文- 涉世谁如子: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在社会中能保持高洁品质的人的赞赏。"子"在这里指的是年轻人,强调了年轻人在社会中的不易。 - 注释:指那些在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标准的人。 - 凛然霜中筠:形容竹子坚韧不摧,不畏严寒。这里的"筠"指的是竹子的纹理。 - 注释:比喻人的品质高洁,不随波逐流。 - 独能退藏密:独自保守秘密,不被外界影响。 - 注释:形容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山行 肩舆历尽黄茆冈,青山壁立耸大行。 忽惊雷转山石裂,涛头千尺分钱塘。 飞空雨雹寒崖碧,倒影垂虹射晴日。 高岩俯瞰先目眩,杖策纵观森股栗。 只疑天河泻地上,又恐滟滪飞山脊。 猿猱悲鸣霜树折,虎豹震动山月黑。 千年水石自成宝,下有蛟龙深莫测。 明年岁旱当汝求,暴雨一声飞霹雳。 注释: 1. 肩舆历尽黄茆冈:使用肩舆(轿子)穿越了满是黄色泥土的山冈。 2. 青山壁立耸大行:形容山峰高耸,直立如壁
诗句 1. 先君与叔父试制策各携一端砚外孙文骥藏其一过藏其一名贤良砚 - 注释:指祖父和叔叔各自带着一方砚台,外孙文骥将其中一方砚台拿走了。“过”表示意外。“名贤良砚”指的是珍贵的砚台。 2. 两翁出蜀时,不携一束书。朅来奉大对,昧死排奸谀。 - 注释:两位长者在离开蜀地的时候,并没有携带任何书籍。当他们回来面对重大的对答时,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揭露那些奸佞谄媚的人。 3. 谏官与御史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本诗的意境。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内容和表达情感来分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屏外物兮返视听”,应为“屏外物兮返听思”。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游仙诗,诗人以松风亭的美景作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及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 清澈的水波中荡漾着阵阵清风,远离尘世的喧嚣,来到郊外的幽静之处。郁郁葱葱的松林中传来阵阵松风,忽有高耸的楼台飞架于危崖之上。
【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30年前后)。此诗为送别诗。普融,即普寂,唐玄宗时的僧人。南岳道人即普寂。刘氏与普寂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相遇于长安城南的普福寺。刘长卿曾作《送普寂上人游南岳》诗。 1. 孤云去来无常踪,流水曲折无定容。 注释:孤云自由自在地飘荡,没有固定的去向;流水蜿蜒曲折,没有固定的形态。 赏析
次韵叔父题画木石屏风 老人万事无心云,年来道眼等卧轮。 西轩坐阅车马奔,垂天不展空鹏蹲。 屏间怪石千年根,端为先生来结邻。 豪端虽愧蜀两孙,要非丹青阅世人。 空山老干不效珍,荆人异璞埋埃尘。 幸此不遭世俗昏,栋梁圭瓒徒劳神。 这首诗是苏轼为叔父所书木石屏风所作的次韵诗。诗中表达了对叔父才情的赞赏和对其人生遭遇的同情之情。 首先来看第一句“老人万事无心云”,这里用“无心”来形容老人对世事的态度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的《读谢翱诗次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骨冷能诗庾开府,妙句天成醉翁许。 - "骨冷"形容诗人的气质清冷,不受世俗纷扰。庾信(字子山)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以诗歌著称。这里的“能诗”表明谢公(谢翱)擅长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如神助,被李白称为“妙句”,意指其诗歌才华横溢,自然而成。 2. 醉翁已作神清游,伯牙绝弦空千古。 -
君不见相如昔隐临邛市,文君当垆身涤器。 译文:你可知当年司马相如在临邛隐居,是卓文君当垆卖酒来支持他的生活。 注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至临邛,后因贫困,文君当垆(古代酒店中一种卖酒的设备)沽酒以自给。 又不见苏秦大困还家时,失计颇遭妻子詈。谁令奔走事口舌,不学周人营什二。 译文:又可见到苏秦在遭受困窘回家之时,因失去计谋而遭到妻子的斥责
清源大夫吴地人到官数月凿池引泉植树荷花大变晋俗遂忘江湖之想作诗寄题芙蓉亭 先生肚子里有五车书,应该著天禄石渠之书。 一天不能吃饭没有鱼,何不把它放在江湖中。 近来得到邑中的古塞隅,饮奶酪披毡毛如羌胡。 汾水浑浊恶山童枯焦,不知先生为何而乐。 忽然寄诗给我长胡须,告诉我县圃开榛芜。 昔为沮洳今天可蓄水,下灌粳稻池之余处。 清流映带红芙蕖,炯然不染先生如同。 簿书纷扰徒喧呼,不妨行吟学三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