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冷能诗庾开府,妙句天成醉翁许。醉翁已作神清游,伯牙绝弦空千古。
谢翁家无甔石储,独富牙签收茧楮。诗豪遗墨宛在世,不与□□俱化土。
后生无复见老师,句法凛然犹可度。幼孙风流自一种,疑是江东王谢伍。
君不见西京柱下太史公,留滞周南叹无补。传家有子能续业,执手潸然只虚语。
子孙他日继文翁,太史家风尔乎取。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的《读谢翱诗次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骨冷能诗庾开府,妙句天成醉翁许。
  • “骨冷”形容诗人的气质清冷,不受世俗纷扰。庾信(字子山)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以诗歌著称。这里的“能诗”表明谢公(谢翱)擅长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如神助,被李白称为“妙句”,意指其诗歌才华横溢,自然而成。
  1. 醉翁已作神清游,伯牙绝弦空千古。
  • 醉翁指的是陶渊明,他的田园诗风影响了无数后世文人。这里比喻谢翱的诗歌如同神助般清新脱俗,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伯牙的故事中,钟子期死后,伯牙摔断了古琴,象征着音乐艺术的永存。这里用来形容谢翱的诗作将永远流传下去。
  1. 谢翁家无甔石储,独富牙签收茧楮。
  • 甔石通常用于收藏美玉,而谢翱家中没有这样的珍贵宝物,却有丰富的书籍和文稿。这说明谢翱虽不追求物质财富,但内心充实,文化修养深厚。
  1. 诗豪遗墨宛在世,不与□□俱化土。
  • “诗豪遗墨”指谢翱留下的诗词文章,它们依然存在于世间。“□□”可能是指某种具体的物品或事物,与“诗豪遗墨”相配,可能是形容这些遗墨的价值高,不随时间消逝。
  1. 后生无复见老师,句法凛然犹可度。
  • 这里的“老师”是对前文提及的谢翱(谢公)的尊称。后来的年轻人再也见不到像谢翱这样优秀的老师了,他的文章句法严整,仍然值得后人学习和揣摩。
  1. 幼孙风流自一种,疑是江东王谢伍。
  • “幼孙”指年轻的孙子。谢翱的后代子孙中,有一个人很有风度,像是东晋王羲之、谢安等名士那样潇洒。这里的“伍”可能是误植,应为“风”。
  1. 君不见西京柱下太史公,留滞周南叹无补。
  • “西京”指的是洛阳,“柱下”指的是古代官署名,负责记录典籍。太史公即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经历,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认为历史学者的贡献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利用。
  1. 传家有子能续业,执手潸然只虚语。
  • “传家”指的是家族代代相传的事业。有儿子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份事业,让人欣慰。但面对这种传承,作者不禁潸然泪下,感叹这是一句只能挂在嘴边的安慰之词,实际意义并不深刻。
  1. 子孙他日继文翁,太史家风尔乎取。
  • “文翁”是汉代的教育家,以其在成都建立学校、教化人民而闻名。这里提到谢翱的后代子孙将来如果能继承文翁的志向,那么他们的家族风范就能得到发扬。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对谢翱及其诗作的赞美之作。杨万里在宋代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非常高,尤其擅长散文和诗歌。在这首诗中,杨万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谢翱的诗才和学识,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通过对谢翱及其作品的赞美,杨万里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世子孙能继承优秀文化的期盼。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成就和贡献,杨万里展现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