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去来无常踪,流水曲折无定容。
纡馀散漫随天风,流行坎止忘西东。
南岳道人曰普融,壁立万仞疑少通。
山林市朝能两空,未觉芥蒂于其胸。
脱身尘埃寓高峰,澹然遗世无冥鸿。
岂知绝物非中庸,忍饥学仙啖柏松。
住山出山偶然中,人不吾舍吾其从。
浆馈未足为污隆,要与后学开盲聋。
我方处世知铅舂,自知冠冕久不工。
愿言香火他日同,二老会当林下逢。
【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30年前后)。此诗为送别诗。普融,即普寂,唐玄宗时的僧人。南岳道人即普寂。刘氏与普寂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相遇于长安城南的普福寺。刘长卿曾作《送普寂上人游南岳》诗。
孤云去来无常踪,流水曲折无定容。
注释:孤云自由自在地飘荡,没有固定的去向;流水蜿蜒曲折,没有固定的形态。
赏析:诗人以“孤云”和“流水”比喻普寂的行踪和心性,表达了对其自由、洒脱生活态度的赞美。纡馀散漫随天风,流行坎止忘西东。
注释:他的心志高远,随风飘荡,不受拘束;他的生活随遇而安,忘却了世俗的得失。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普寂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南岳道人曰普融,壁立万仞疑少通。
注释:南岳道人指普寂,他的才华如同巍峨的山峰,虽然看似难以攀登,但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赞美了普寂的才华和品德。山林市朝能两空,未觉芥蒂于其胸。
注释:无论是在山林之中还是市朝之中,他都能做到心无旁骛,不被外界所干扰。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普寂的心态,表达了对他超然物外、独立自主性格的赞赏。脱身尘埃寓高峰,澹然遗世无冥鸿。
注释:他能够摆脱尘世的烦恼,寄居在高山之巅,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赏析:诗人通过对普寂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超然境界。岂知绝物非中庸,忍饥学仙啖柏松。
注释:普寂并不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就是不道德的中庸之道,而是选择忍受饥饿,学习仙术,吃柏树和松子充饥。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普寂追求真善美品质的赞赏。住山出山偶然中,人不吾舍吾其从。
注释:他在山上或山下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人们不会因为他的选择而排斥他。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普寂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浆馈未足为污隆,要与后学开盲聋。
注释:即使只是简单的斋饭也足以滋养心灵,我希望能够启发后来的学习者,让他们能够看到世界的光明面。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普寂生活简朴、清苦的态度,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他对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的认同。我方处世知铅舂,自知冠冕久不工。
注释:我身处世态炎凉之中,深知那些虚浮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无法长久拥有。
赏析:诗人通过自省和反思,表达了对世俗虚伪、名利追逐的批判和反思。愿言香火他日同,二老会当林下逢。
注释: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够共同修行,在林荫之下相逢。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相聚时刻的期待和憧憬,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和修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