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
【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需对全诗内容有深入理解和感悟。“贞女浣纱日,行人去国悲”,这两句的意思是:那位贞洁贤淑的女子正坐在河边洗纱,而她的丈夫却要去远行,离别家乡的悲哀使她泪流满面,无法自持。“生前漂母馈,身后谪仙词”的意思是:她生前受到过贫苦母亲的抚养,死后又得到了仙人(即诗人)的赞美。“白月沉魂在,黄金报德迟”的意思是:月亮已经沉沉地落下,但这位贞女的灵魂却久久不能安息
墨梅 生意玄烟里,春工毛颖中。枝头两三蕊,开不假东风。似到孤山下,斜枝入眼中。分明几点雪,欲折又成空。 此诗以“墨梅”为题,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的独特魅力和坚韧精神。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解析与赏析: 1. 生意玄烟里: - 生意:这里指梅花的生机与活力。 - 玄烟:暗指寒冷的冬天,暗示梅花在恶劣环境下依然顽强生存。 - 生意玄烟里:形象地表现了梅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大涤山道士”,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然后结合全诗,从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等方面展开分析。具体到这首诗,第一句写“童颜”,第二句写“编叶”当衣裳,第三句写琴古面无漆,第四句写柏枯身有香,第五句写树精为老仆,第六句写石髓作乾粮,最后一句写不语坐松下,天风吹发凉。 【答案】
【注】简无功:唐代僧人。 种种念予发,垂垂怀老禅。 公卿既无分,巾钵欲随缘。 布袜云门寺,铜瓶雪窦泉。 他年调水牯,鼻孔不烦穿。 【译文】 种种思念我的白发,慢慢怀念着那老和尚。 既然官位已经没有份,便想带着僧衣去随缘。 布袜云门寺,铜瓶雪窦泉。 他年调水牯,鼻孔不烦穿。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前三句写诗人对僧人的思念及僧人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写自己将来也愿做和尚
【注释】 1. 辟支岩:在今四川雅安县北。 2. 发寒多不剃:头发受寒冷刺激,懒得理发。 3. 门雪少曾开:门前积雪很少,偶尔打开门看看。 4. 瓦钵几星芋:瓦钵里只有几个像星星一样的小芋头。 5. 石床三面苔:石床上长满了三面是苔藓的石头。 6. 缘衣虱懒拾:因身上长了虱子,懒得去捉它们。 7. 避猎鹿:因为怕猎杀野兽。 8. 见说岩头树:听说那山崖上的树木,是前生亲手栽的。 【赏析】
【注释】 青衣洞:在今四川省眉山县西南,为峨眉山的支脉。 丱(zhǎo)发:未成年的小儿的头发。 林下人:指隐居山林之人。 啸云岩谷应:啸声入云,回声在山谷间回荡。 茅庵:茅草盖屋的庵堂。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隐逸者的生活情趣。首联写其生活简朴,“丱”(未成年的小孩儿)发不冠巾,表现了一种清贫的生活状态;颔联以“看尽世间事”与“争如林下人”作对照,表明自己对世俗的超脱;颈联用“啸云岩谷应”
【解析】 此诗前八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雨夜”二字点明题目,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环境。首联写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颔联以“故人年老别”抒发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尾联表达诗人渴望与友人重会的愿望。 【答案】 译文: 烟霞疾速飘逝,胸怀志向如江海分野。 故人年老离去,深夜听见寒雨凄凄切切。 地肺潜通岳,峨眉秀拂云。 何时负笈去,稽首五千文。 赏析:
注释: 见说会稽郡,风流如晋时。 听说你将要到达会稽郡,那里的风土人情就像晋代一样美好。 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 我因为贫穷而离开母亲,清白的名声不需要别人知道。 修竹王猷宅,春风夏禹祠。 王羲之故居门前有茂密的竹子,夏禹庙前有和煦的春风。 到官游有暇,好寄剡中诗。 到了新地方后闲暇之时,喜欢写剡溪的诗篇寄给友人。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由黄州调离黄州赴越州之际,是一首送别词。全诗以送别为题
《江干暮泊》 野色随墟落,江皋烟景饶。 远村明晚烧,高岸没春潮。 览镜芳年去,援毫藻思销。 琴书苦行役,不敢问渔樵。 注释: 1. 野色随墟落:形容乡村景色随着村庄的废弃而逐渐变得荒凉。 2. 江皋烟景饶:指江边的风景因烟雾缭绕而显得格外迷人。 3. 远村明晚烧:描述远处村庄在傍晚时分开始点燃火把或柴草进行祭拜的情景。 4. 高岸没春潮:描绘春天涨潮时,江边的高岸被海水淹没的景象。 5.
【注释】 千:形容山峦众多。峰乱水:指山峰错杂,水流纵横。应分:应当分开的意思。古像:佛祖的塑像。寒钟:寺庙里的钟声。瓶离剑池月:指宝剑和花瓶被遗弃在剑池里,而月色却依然明亮。锡入秣陵云:指佛教徒将佛像送到秣陵(今南京)去供奉。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宗上人游金陵,写景抒情,抒发了对宗上人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景物为线索,通过描写金陵的山水名胜、古迹,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