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感寓 有国有家者,知人实为艰。 知人竟何为,乃在用舍间。 宵人不可用,用则秽清班。 君子不可舍,舍则槁空山。 子瑕据津要,伯玉甘退闲。 孰知贤不肖,治乱诚所关。 凤凰览德辉,一去不肯还。 豺狼卧当道,令我涕潺湲。 【注释】 ①“有国”两句:意思是说国家治理得好,需要知道人才;国家治理得不好,更需要知道人才。 ②“宵人”两句:这里以宵小小人和良臣作对比,表明国家用人不当,就会使国家混乱
感寓 茫茫天地间,而理固有常。 云胡当世人,行险恣猖狂。 周行舍不由,捷径恣翱翔。 法言乃不道,群居肆荒唐。 啖葛诳天下,饮鸩欺四方。 指鹿乃言马,问牛翻问羊。 阴邪莫能测,诡异何可当。 勿云不吾察,天理恒日章。 吁嗟君子儒,灵台自开张。 作事贵昭著,宁惭天日光。 注释: 1. 茫茫天地间,而理固有常:在广阔的天地之间,道理是永恒不变的。 2. 云胡当世人,行险恣猖狂:为什么人们要冒险行事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全诗共四句,以下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感寓 我深感那些贪财的人真是让人厌恶,他们贪婪地追求利益,而内心却充满了痛苦。他们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别人的利益。这些贪财的人真是让人讨厌啊! 译文:我深感那些贪财的人真是让人厌恶,他们贪婪地追求利益,而内心却充满了痛苦。他们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别人的利益。这些贪财的人真是让人讨厌啊! 注释:相君椒百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译文:用兵车作假想的君主,用仁德来称王天下。真诚和虚假迥然有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感寓》,全文如下: 仲尼主子瑕,卫卿非所惜。 孟轲媚臧仓,齐卿斯暖席。 俗论真可鄙,圣贤能自择。 富贵等浮云,台钧亦陈迹。 茅茨乃广居,衡门实安宅。 箪瓢敌钟鼎,乞求竟何益。 声色不我移,刀锯不我迫。 居易以俟命,玩味庖羲易。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仲尼之子瑕,卫卿非所惜。 注释:孔子(仲尼)的儿子名瑕,卫国的卿士并不是我们所要珍惜的。 2. 孟轲媚臧仓
感寓 万物皆有禽兽,生机亦自平等。 荒野之夫苦于打猎,只为取其脂膏。 车网遍野,百步之内尘土飞扬。 焚烧猎物,放纵鹰犬,暴殄天物如薪火。 我观《车攻》之诗,古意犹可申。 后来者竞相驰骋,莫非劳民伤财? 穷尽搜捕,未必得珍奇。 汤网去三面,诸侯归至仁。 注释: 1. 万物皆有禽兽:万物都有禽兽。 2. 生机亦自平等:自然界的生物都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 3. 荒夫苦畋猎:荒废农田的农夫热衷于打猎。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述古代服饰的变化来讽刺当时社会的风俗变迁。 1. 吾闻有熊氏,古风始更张: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听说有一个叫有熊氏的地方,那里的古风开始改变。这里指的是古代的服饰风格开始发生变化。 2. 裹缠兼布革,上下易衣裳: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开始使用包裹和布料制成的革制品,上下的服饰也开始改变。这里的“裹缠”可能是指包裹,而“布革”可能是指布料制成的革制品。 3. 三代自有制
【注释】 西川:指四川一带。 征西裹毡入:指诸葛亮征伐南中的战役。 征西:这里泛指南朝。 蜀人竟难支:指诸葛亮死后,蜀国无人能支撑住。 三江:指长江、汉水和淮河。 维险不可恃:指地势险要的地方不能依赖。 维贤为可资:指有才能的人是国家的依靠。 舟中皆敌国:指船上的人都来自敌对国家。 君人当慎之:作为国君应该谨慎。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在成都,任蜀州刺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主旨。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艺术效果。 “感寓”是诗人对这首诗的总结评价。全诗以“千乘之尊”与“匹夫”相对照,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利的思想感情。开头四句写公车出行时的威仪壮观,接着写自己居处简陋,但志趣高远,不为富贵所动。五至八句写自己认为名贵的东西,在实用方面并不值得珍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感寓》诗之一。以下是对每句的解释: 1. 仪狄昔为酒,大禹乃绝之。 仪狄(yí di,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师)曾发明了酒,但大禹却禁止了这种饮料。 2. 维狂鉴周诰,抑戒惩卫诗。 “维狂鉴周诰”指的是大禹能够以周朝的典籍和教诲来警惕自己的行为。 “抑戒惩卫诗”则意味着他还能通过借鉴卫国的诗歌来防止自身的过失。 3. 岂惟戕性命,抑且丧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