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成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夫子何为发问初 - 这句表达了孔子为什么提出问题。"夫子"是对孔子的尊称,而"为何发问初"则询问其初始的动机或目的,可能是出于求知欲、教学需要或是其他原因。 2. 答云寡过未能无 - 孔子的回答是“我的回答很少有错误,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免犯错。”这里的“寡”意为“少”,表示孔子承认自己的学问和理解可能有限,但他的努力和谦逊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3. 斯言可谓深而宛 -
注释: 灵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盾。 区区:微小。 遽然问阵于夫子:突然向孔子请教作战的事。 夫子:指孔子。孔子善于兵法,所以人们称他为“夫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以孔子不回答灵公的提问来讽刺灵公的自大和鲁莽。诗中用“可笑”一词,表示对此事的讥讽。“灵公不自量”,表明他的骄傲自大;“区区小国事交争”,说明他的无知;“遽然问阵于夫子,夫子闻之故遂行”表现了孔子的谦逊
释义: 性格与习惯是天生的,远近自然
道体从来只贵通,不容一物碍其中。 柴愚参鲁师由辈,未若颜回庶屡空。 诗句注释: - 道体: 指的是宇宙的根本原理或真理。 - 只贵通: 强调只有理解并精通才能达到真正的通达。 - 容: 允许、容许。 - 一物: 任何事物。 - 碍: 阻挡。 - 柴愚: 可能是人名或者代指学者。 - 参: 学习或追随。 - 鲁师: 可能是对儒家学者的尊称,可能是指孔子。 - 由辈: 指同一辈分。 - 庶: 或许
【注释】 尝称:曾称赞。管仲:指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字仲。孔子曾称赞管仲能“如仁”。仁者要之即是人:仁是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观念,强调爱人、利人、为人之本,但并不是说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此句意为,仁虽然是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观念,但并不是说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称得上是人。未可以仁称管仲:不能仅仅用仁这个标准来评价管仲。可于人上试经纶:可以在一个人的身上试验他的才干和本领。
诗句释义: 1. “区区用意在方人” - 这里的“区区”是谦辞,表示自己。“用意”指的是自己的用心和计划。“在方人”则是指专注于与周围人的比较或竞争。 2. “所得从来未必真” - 这表示虽然我们可能投入了精力和心思去追求某些目标或理念,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或符合我们预期的。 3. “我则于斯诚不暇” - “则”在这里是转折的意思,表示虽然我们可能努力追求一些事物
注释: 此理从来就不怀疑,为何在此却投时。 如果上下相通处,天心也会知。 赏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首诗是关于孔子的一句名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的绝句。 首句“此理从来自不疑”,意思是这个道理从孔子身上体现出来的,他从来都不会感到疑惑。这里的“此理”指的是孔子的思想和行为,“从来”表示一直以来
注释 1. 卫多贤者仕伶官:卫国有很多贤能的人,都当了伶官。 2. 击磬如襄理一般:像演奏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一样整齐有序,就像管理国家政事一样。 3. 不审乃于声上取:不明白是在声音上取得的效果。 4. 疑其此意太无端:怀疑这是什么意思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绝句,全诗只有四句。第一句描绘了卫国有很多贤能的人,都当了伶官。第二句描绘了这些伶官演奏磬的技艺非常高超,就像在管理国家政事一样
【注释】 点尔何如:点,敲击。尔,代指我。何如:如何。鼓瑟希:鼓瑟的声音很微弱。舞雩之下:古代的一种祭祀求雨的仪式,在山间或台上搭起木架,上面悬布为天,下面用草席围起,人在上面舞蹈祈求降雨。咏而归:边唱边走回家。喟然:感叹的样子。令:使。叹:赞叹。岂:难道。与其他:与谁比较。较: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诗作。诗人在游览完舞雩台后,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诗句解读 1. “既言一日归颜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天的时间足以让颜回这样的弟子回归到孔子那里,成为孔子的弟子。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徒之一,以他的谦逊和聪明才智著称。 2. “王者如何必世仁”:这里“王者”指的是古代的帝王或统治者。这句话问的是,作为一个帝王或者统治者,应该如何做到“必世仁”(必须世代保持仁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