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通读全诗,逐句翻译诗句,再整体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审美情趣,最后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注意语言的生动流畅,并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箕南斗北各殊方,谁信相思去梦长”,意思是说在箕星与南斗之间分别,我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谁相信离别之后,思念之情如同长夜难明呢。诗人以“箕南”“斗北”自喻,说自己身在南方而心向北方
【注释】 阴云:乌云。收雨阁:指楼阁。曾檐:屋檐,檐下。寂寂:寂静的样子。西风:秋天的凉风。不动帘:不摇动门帘。烧尽:燃尽。夜堂:指夜晚的庭院。红蜡炬:红色的蜡灯。高山流水:形容琴声高亢激昂,如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悠扬。听:聆听。无厌:不知足。 译文 乌云散去后,雨停露台,屋檐之下,静悄悄的,只有凉风吹过,门帘也未曾摇动。夜已深了,烧尽了院中庭前的红蜡烛,只听见那高山流水般的琴声,让人听不够。
过彭城观陈传道知录所藏东坡公画 枯株瘦石两相望,南北悠悠径路长。 卷尽平冈三百里,风枝雨叶更飘扬。 【注释】 枯株瘦石:枯槁的树,瘦削的岩石,形容荒凉萧条的景象。 两相望:互相映照着。 南北:指东西方向。 悠悠:漫长的样子。 卷尽:指山峦起伏、连绵不断。 平冈:平坦的高地。 三百里:指平冈的广阔。 风枝雨叶:风吹动枝叶,雨水打在叶子上。 飘(piāo)扬:随风飘动。 【译文】
【注释】 黄芦:指芦苇。 败苇:指枯芦苇。 两三丛:指一丛两丛。 仿佛:好像。 江湖:泛指湖泊和江河。 雁鸭:水鸟。 缘底事:为什么事情。 昂首立秋风:仰着头站在秋风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五言绝句。诗中写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如黄芦、败苇、雁鸭等,通过这些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注释】 涤轩:洗涤尘埃。 涓涓:泉水缓缓流淌的声音,此处指泉水。 喷玉跳珠:形容水花四溅,晶莹夺目。 萧洒:洒脱不羁的样子,这里指不受拘束地度过岁月。 【赏析】 “隔云穿窦引涓涓,喷玉跳珠亦可怜。”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穿过云雾的小溪,带着细流潺潺地流淌。水流跳跃、飞溅,晶莹剔透,令人怜惜。这里的“涓涓”指的是泉水流动的声音,而“喷玉跳珠”则是形容水流的晶莹和跳跃,如同玉珠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注释:小院回廊,明霁的霞光映照在庭院和走廊上。未卷的帘子,斜斜地挂在那里。 应怜碧砌无尘滓,石竹红薇靓有花。 应怜悯那绿苔覆盖的青砖,因为上面没有一点尘土。石竹、红薇等鲜艳的花朵在阳光下更加美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最后分析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桐柏昆崙日夜倾”,桐柏、昆仑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神山,这里代指高山流水,日夜倾倒,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注释】荆溪:今称荆江南岸的荆溪江。仲豫诗:指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等与山河同幻质,更将三界作蘧庐:意思是说人生如梦、世事如幻。三界:佛教认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为三界,是佛教对世界和生命现象所作的分类。 蘧庐:古代一种草屋,形似圆形,四周有墙,四面有门。 【赏析】这是王维晚年隐居于蓝田辋川时期的作品
这首诗是王稚登在吴门狱中怀念北山旧隐的作品,其六为其中的第三首。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第一句:“一径缘云入寿星,竹间窈窕见疏棂。” - “一径”意为一条小路,“缘云”表示小路似乎沿着云雾缭绕而上,给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感觉。 - “寿星”通常指的是北斗星,这里可能是指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或者指代某个与长寿相关的意象。 - “竹间”指竹林之间,“窈窕”形容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