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馨
戏台 后之视今,今之视昔,大抵若此;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 注释: 1. 后之视今,今之视昔:后来的人看待现在,现在的人看待过去,大体上都是这样(认为都是如此)。 2.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比喻乐器不如人声,而人声又不如人的嗓音。 3. 渐近自然:逐渐接近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戏台变迁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后之视今、今之视昔,表达了对戏剧变迁的感叹。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太阴宫 大德曰生,博也,厚也,坤吾母也; 小民攸赖,亭之,毒之,圣皆孩之。 注释: 【大德日生】:指天地万物的生长都是因为“大德”,即广大的德行所生。 【博也,厚也】:博和厚是儒家推崇的道德品质。 【坤吾母也】:坤代表大地,母亲代表养育,这里是指养育大地的母亲(地德)。 【小民攸赖】:百姓有所依靠。攸,古同“悠”,长久;赖,依赖、依靠。 【亭之,毒之】:亭和毒是儒家倡导的政治理想
注释: 仙逝三春,樾荫忽倾悲我甚; 身羁千里,萍踪未定哭君难。 仙逝:去世。三春:春天的三个月。樾荫(yè yīn):树木的浓荫,比喻恩泽。这里是说仙逝之人留下了浓荫般的恩泽。 身羁千里:身在千里之外,形容远离亲人,无法相见。 萍踪未定:像浮萍一样飘荡不定,指行踪不定,难以安定。 这首诗是悼念已故之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之人深深的怀念和哀伤之情
诗句释义: 1. 东山书院: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东山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 2. 地有崇山峻岭:描述东山书院周围自然环境的美好,崇山峻岭意味着高山和险峻的山峰,形容地势险要,景色秀丽。 3. 茂林修竹:茂林指的是茂盛的树林,修竹则是指高耸入云的竹子,常用来比喻风景秀丽的地方。 4. 人当入孝出悌:入孝出悌意为在家里孝顺父母,出门尊敬师长,这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规范。 5.
【释义】 灶神庙在祭祀中排在五祀之首,尚且祈祷神灵赐福于我; 士人作为四民之长,敢于向神灵讨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神词,作者借对“灶君”的祭祀,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巴结奉迎的士人。 上句“灶神庙在祭祀中排在五祀之首”,说明灶神在民间信仰和崇拜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下句“尚祈福我”即“尚祈神我”,则表明了作者虔诚信奉灶神,认为灶神能保佑人们平安吉祥。 “士为四民之首”出自《论语·子张》
【注释】 痘神庙戏台:痘神庙是供奉痘神的庙宇。相传痘神庙戏台有神奇的功效,能使病人的病愈转好。 歌回月殿珠方润:月殿是天上的宫殿,这里比喻痘神庙戏台上的歌声悠扬动听。 曲记霓裳豆正圆:霓裳是古代传说中神仙的衣服,这里指戏曲中的唱腔美妙动听。豆子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用豆子的饱满来表示时间正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痘神庙戏台上歌声美妙动听、舞姿优美动人的情景,赞美了痘神庙戏台的神妙功效
注释:痘神庙的主持,是天上的琼花神;在人间护佑玉笙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痘神庙的主持,他们如同天上的琼花神一般,守护着人间的玉笙班。诗中通过“主持天上琼花种”和“呵护人间玉笙班”两句,表达了痘神庙主持的职责,他们不仅要守护神灵,还要护佑人间的安宁。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痘神庙主持的敬仰之情
三教祖师庙 修行道家之谓教化,道不同,教化亦有多种方式; 以行善为本以为为师,善之所在,所以老师无常。
诗句释义: 1. 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这是对年轻人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勤劳清洁,懂得礼节,懂得如何面对各种情境,知道进退之道。 2. 大人学诚正修齐治平:这是对成年人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诚实正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 对于年轻的学子来说,我们应当勤勉地打扫庭院,恭敬地应对各种情况,知道何时进何时退。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应该学习真诚和正直,修养自己的身心,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
注释:灶神对天,幸运地没有获罪的处所;祭灶原本不是献媚之心。 赏析:这首词以平实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民间风俗画卷。上片“对天幸无获罪处”,写灶神上天之后,人们祭祀他、祈求他保佑平安,但上天却对他宽容大度。下片“祭灶原非献媚心”,写人们祭祀灶神,并非出于讨好他的心态,而是真心诚意,祈求灶神上天后能为人间带来吉祥和平安。全词既体现了作者对民间风俗的观察和理解,又表达了他对民间百姓真诚朴实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