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关键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内容、情感以及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横溥亭前遇故人,谩将歌舞送行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横溥亭前偶遇旧友,漫不经心地用歌舞送别行人。“横溥亭”是地名,位于浙江绍兴城西,是陆游的故乡,这里泛指家乡。“横”字在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表示诗人自己身处他乡,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与朋友分别后
【注释】玉节:古代官吏用玉装饰的节杖。使骖:出使途中的随从车。不才:才能不高。深渐:指官阶卑微。阳关:古乐曲名,后用以表示送别。叠三:重复三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地方小吏对即将远行的上级官员的惜别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自己没有才干却要被派出任远差,深感不安;后两句是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伤感,担心再次听到那令人断肠的《阳关三叠》
【注释】 展墓:即《展墓》,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杨景昌(1350-1416),字德修,号静庵,明代诗人。湖海:泛指江湖和河海。松楸:指坟上的松木与楸树。蓼(liǎo)莪('ē):两种草名,蓼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形,花小;莪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长圆形,根茎肥大,可作蔬菜或药材。终养:指老来安于养老。三复:多次诵读。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联点明题旨,说明作者因宦途不如意而长期漂泊在外
【注释】 感事次江伯温韵:感怀世事,赋诗以次于江伯温。江伯温,宋代人名,曾任宰相,后贬谪广东。 昨泛星槎归粤南:昨天我乘着飞船回到岭南,即今广东。星槎,即“天河船”,是古代传说中天上的船,泛指飞船。 十年时事颇能谙:经历了十多年的岁月,对于国家和天下大事已经颇有了解。谙,知道,了解。 自从韩范归廊庙:自从韩愈、范仲淹等人回归朝廷,担任要职之后,国家的治理开始走上正轨。廊庙,这里泛指朝廷。
《松鹤卷为刘太守题》是江源所作,诗中“半亩松阴覆草亭”,描绘了一座小草亭被半亩松树所覆盖的画面。这里的“半亩”指的是亭子周围的松树,而“松阴”则是指这些松树所形成的阴影。这表达了诗人对刘太守生活情趣的喜爱和赞赏。 “数声鹤泪彻秋冥”一句中,诗人用“数声”来表达鹤的哀鸣,这种声音在秋天尤为凄凉。"彻秋冥"则是说这些鹤的哀鸣穿透了整个秋天的寂静,给人一种深沉而哀伤的感觉
【注释】 惠休:僧人名,姓王。留我:挽留我。停骖:停止车马。凉雨:清凉的雨。清樽:清亮的酒樽。半日谈:半天谈话。东林:指山林。结诗社:结成诗社。不堪:不能忍受。归思:回家的心思。江南:泛指江南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首句说僧人挽留自己,不想久留;次句说在清凉的雨中,畅饮了一天,与诗人共论诗道;第三句说自己想到要与僧友在山林中结成诗社;最后两句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不愿回乡而思念家乡
诗名:《题吴都阃梅花卷》 十年别却春风面,今日将军卷里看。 十年间,春风吹过,人们的脸上沾满了尘土与疲惫。而今,将军在卷中看到梅花,仿佛洗净了所有的尘埃与疲惫。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而细腻,通过描绘一幅将军观看梅花的画面,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洗我缁尘三万斛”形象地描述了梅花带来的清新和宁静,而“水痕清浅月团团”则描绘了夜晚的静谧美好,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诗句释义: 1. 次梅文渊韵 - “次”意为“跟随”,表示跟随梅文渊的诗韵。 2. 饯我频烦御史骖 - “饯”意为“送行,送别”,这里是说诗人多次为某人送行。 3. 离杯重叙去年谈 - “离杯”指离别时酒杯,这里表示再次谈论往事。 4. 宛陵诗句淩冰雪 - “宛陵”是地名,这里可能是借用了宛陵的山水之美来比喻诗歌。 5. 满载寒光到粤南 - “粤南”指的是广东南部地区
【注释】:文大尹:文彦博,字彦博。次夏官:指文彦博任枢密副使时,因枢密院在京师南薰门外,故称“次夏”。濮:即濮州。今山东范县西北有濮水。昭:明亮。桑柘: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生在路旁和宅旁。《诗·豳风·七月》:“七月剥枣,献公命剥,奉盛以醢,监井有践。”郑玄笺:“七月,阴气始起,阳气尚微,桑柘生华,枣初成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合而自生,万物通而相化
诗句原文: 兵出塞垣通,金鞭指铁骢。 将军下天上,杀气绕湟中。 受命边沙远,防秋鼓角雄。 匈奴犹未灭,何处欲输忠。 注释解释: - 诗的第一句“兵出塞垣通”,描述军队出动的宏大场景,象征着出征的壮烈与决心。 - “金鞭指铁骢”中的“金鞭”象征权威和权力,而“铁骢”则形容战马健壮有力,二者结合表达了对将领的敬仰和期望。 - “将军下天上”形容将军英姿飒爽,如同神助一般指挥若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