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
【注释】次陈存义送别韵:次,次序;陈存义:诗人的朋友;七字诗:指陈友谅所做《赠别》诗。 【赏析】此诗首联写离别之恨,次联写相思之情,三联写海云汀树之思。全诗语言清丽,情韵深长,意境优美
【注释】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边塞的一首写景抒情诗。 【赏析】此诗写征夫久戍不归之情。首二句,写征夫远赴边塞,疲于奔命,困顿于风沙之中,老龙也难以施展身手了。“关塞”二句,描写塞外荒凉之景象:日落黄昏之际,塞外的寒气袭人;戍楼寂寥空荡,只有一弯残月悬挂在天际。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渲染,烘托出征人远离家乡,孤身在外的凄苦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三、四句写征人离别家乡三千里,谁人能论功?征夫思乡情切
怜君不得意,何处问通津。 注释:可怜你此时不得志,不知该向何处寻求帮助? 译文:可怜你此时不得志,不知该向何处寻求帮助? 赏析:诗人与好友邝载道离别时,深感朋友的失意和苦楚,因此发出同情的感叹。 草色催归棹,莺声傍逐臣。 注释:春草的颜色催促着船儿回程,黄莺的鸣声伴随着我回到自己的领地(家乡)。 译文:春草的颜色催促着船儿回程,黄莺的鸣声伴随着我回到自己的领地(家乡)。 赏析
注释 1. 问罪阴山下:在阴山脚下向敌人问罪。阴山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条重要山脉。 2. 从今又几年:自上一次出征至今已经过去多久。 3. 亲朋无一字:自从上次出征后,家中没有收到任何书信或消息。 4. 雨雪尽三边:指的是整个边境地区都遭受了雨雪天气,可能暗示着战争的严酷和环境的恶劣。 5. 溪月明关陇:夜晚的月光照亮了关中(陕西一带)和陇东(甘肃一带)。 6. 胡沙乏水泉
注释: - 过雨千峰净,干霄万木稠。 - 经过雨水的洗礼,千座山峰显得更加洁净;干霄万木,形容树木茂密,枝叶繁盛。 - 载歌硕人赋,重咏小山幽。 - 载歌,指载歌载舞,歌颂美好的事物;硕人赋,指的是歌颂美好人的诗歌。重咏小山幽,意味着多次吟咏小山的幽静之美。 - 放棹傍红蓼,濯缨临碧流。 - 放棹,指放下船桨;傍,靠近;红蓼,是一种植物,这里指红蓼花;濯缨,意为洗涤帽缨,比喻洗耳恭听;碧流
【注释】 驿路:指道路。 三春:指暮春时节。 江城:指长江之南的城市。四月交,指阴历四月中旬。 柳花:指杨柳的花朵。 雏燕:指刚出巢的燕子。 危栈:高而险的栈道。泥滑:泥泞滑滑。羸骖(cān): 瘦弱的马,比喻身体虚弱的人.怯岭坳(ào):害怕山势险要的地形。 山中人:指隐士。衡茅:用竹枝编成,上面盖着茅草的屋子或茅屋、茅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新喻县驿路上所见景物和感受
诗句释义: 1. "客路心长倦,乡园思忍抛"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长时间的奔波使他感到厌倦和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客路"指的是旅行的道路,"倦"表示疲惫,"乡园"指代自己的故乡。"思忍抛"意为不愿意放弃或抛弃对家乡的眷恋。 2. "暝鸦栖木末,晴雨落松梢" - 描绘了黄昏时分乌鸦停在树梢上,以及雨后松树上滴落的雨水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稍带凄凉的氛围。 3. "冈古无龙卧
这首诗是陈梦祥在郁孤台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郁孤台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登临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俯仰景何限,登临思不迷。 ——诗人站在郁孤台上,俯瞰四周景色,感叹大自然的壮美。 星河檐外落,城郭望中低。 ——星星点点地映照在屋檐上,远处的城墙在视野中变得很低。 堂静吏初散,台高燕不栖。 ——官署已经安静下来,人们刚刚散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宿磻溪寺》。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日晚投山寺,僧稀地颇荒。 释义: 傍晚时分,我投宿在这座荒凉的山寺中。 译文: 到了傍晚,我来到这个空荡荡的寺庙,这里的人迹罕至,显得格外荒凉。 雨苔侵坏壁,霜叶积回廊。 释义: 雨水使得墙壁上的苔藓长满,霜冻使得树枝上积满了树叶。 译文: 雨水让墙壁上的苔藓长得茂盛,而霜冻让树木上的叶子堆积起来。 归鸟认庭树,昏钟出讲堂。 释义:
【注释】 小溪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原韵:本诗是作者在小溪驿所作。章贡:即章江,在今江西赣州。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四川的一个小驿站,写下此诗以自慰。诗中描绘了旅途所见风光和所遇人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和小溪驿原韵”四句,写景。首联先从远望写起,“小溪驿”,点明地点;“再过”,说明此行的目的;“风光值小春”,是说春天来临,小溪的景色格外秀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