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的解答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要求“逐句释义并分析其含义”,那么答题时就要对全诗的内容进行逐句的解读,然后再结合诗句的含义来作答。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画笔之妙喻射箭技艺高超,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吴地的城关和汉时的边塞一样辽阔,汉时宫室广野,如今也难觅遗址。乱火焚秋草,新寒使角弓变得干燥。 释弸平似水
【注释】 南州:指南方。 寄麻:用麻绳系住书信。 沧波:指沧江。子家:即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曾为吴王夫差所杀,投尸于江中,后来他的鬼魂被玉帝任命为水府判官,主管江河水运。《史记·伍子胥列传》说,“楚平王既弑其君,二君子者(指伍子胥和孙武)相视再拜,辞毕,帅徒而之吴”,说明伍子胥的死是被迫的,他死后魂魄化作一只神鸟,飞向南方,从此不再回头。沧波是沧江的意思。沧江:指长江。 沧江:指长江。沧江
【注】西津桥:即西津渡,位于江西九江城西长江边。迟融谷:迟,停留;融,融化。 春渚(zhǔ)霞生雨乍收:春天江边的小洲上有绚丽的彩霞,刚下过一场春雨,天空中云层渐开,彩虹也出现了。 郁孤台畔迟行舟:在南昌城外有一座郁孤台,诗人站在台上眺望着远方。 生憎章贡无情水:章贡江,发源于南雄县西北,自北向南流经赣州、南安、同安至厦门,注入台湾海峡。章贡江是一条没有感情的水。 相背东西各自流
注释:灵谷寺地势高耸,临水清幽,少年声名远扬,满城皆知。只要境内没有战鼓之声,眉宇间的忧愁又有何妨去追求名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灵谷寺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世事的看法。第一句“灵谷嵯峨临水清”描写了灵谷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第二句“少年声迹满南城”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年轻时的声望和地位。然而,第三句“但教境内无枹鼓”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他宁愿没有战乱和战争
樟树 樟树:樟树,常绿乔木,有香气,叶子可提取樟脑。 林香落浦沙,风吹过树林,飘散出阵阵芳香,落在江边的沙滩上。 吹来何处野人家,风吹过树林,飘散出阵阵芳香,飘向了哪座野人家? 沿溪偶共山僧话,沿着溪水边偶然和山中的和尚聊天,得知这香味来自江边的樟树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散步中被樟树的芳香所吸引,于是沿着溪水边偶然与山中的和尚聊天。通过聊天,诗人得知这香味来自江边的樟树花
【注释】 1. 骊曲动城楼:骊,古国名,春秋时在今陕西临潼。 2. 三年南越客:三年,一作三载。南越,泛指广东一带。 3. 万里北行舟: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4. 真为建德游:建德是地名,在江西。 5. 别来春冉冉:别后春天渐渐来临。 6. 望断水悠悠:望穿秋水,盼望归人。 7. 乡梦邀桑落:桑落,指桑树落叶。 8. 江舲怨石尤:江上的小舟因石头而产生怨恨。 9. 孤村传杏粥:孤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做练习。解答此题时首先读懂全诗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即可。 “新夏江村水拍空”,意思是新夏时节江南水乡的景色,清波荡漾,船儿轻摇,水声拍打着船舷,发出空落落的声音。这里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夏日江南水乡的景致,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心。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翻译: - "苍辂迎郊日,辛盘饯腊辰。" —— 在郊外迎接新春的太阳,用辛盘(一种古代食物)庆祝农历新年。 - "暖生堤外树,晴飏陌头尘。" —— 温暖的阳光使堤外的树木生长,晴朗的天空使路上的尘土飘扬。 - "花信山桃落,风光涧草新。" —— 春天的花开始凋谢,而山中的桃花依然盛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荔枝图序》。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南中嘉树好颜色,物产时时凌上国。 【译文】:南方的果树色彩鲜艳,其产出的产品常常超过京城其他地方。 【注释】:南中,指南方地区;嘉树,好的植物;凌,超越;上国,指的是京师长安(唐都城)。 赏析:这里诗人赞美了南方水果的品种丰富和色彩鲜艳,以及其产量之高。 2. 丹华紫缬何陆离,踏遍村南与村北。 【译文】
谢村是诗人的故乡,他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五月的楝花随风飘落,为送别的朋友扬起一叶扁舟。吴地的方言在早晨时尤为动听,诗人听到新歌后不禁侧身而卧,沉醉于这美妙的乡音中。 【注释】 1. 谢村:作者家乡,在今浙江德清。 2. 五月:指农历五月,此时楝树花盛开,花香袭人。 3. 楝风:楝树花随风飘落的样子。 4. 归人:远行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