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恺
注释: 满江红·过金沙寺,为岳鄂王题壁处敬和原韵: 满江红,词牌名。此调以岳飞《满江红》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九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代表作有张孝祥《满江红·送李御带珙携家眷归楚》等。本篇“为岳鄂王题壁处”,应是岳飞在金沙寺题壁时所作。 月白荒荒,那更是、乱云漠漠。拔剑起、悲风吼地,青丘如削。企脚琵琶天际想,伤神丝竹中年恶。奈三春、长只为悲秋,惊瑶落。 月色昏暗,那更显得阴沉的乌云密布
【注释】 1.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扬帆,指扬帆远行。扁舟,小船。夫湫山麓:在夫湫山下。夫湫山,山名,位于今湖北武汉市西南。2. 新绿:指春天的嫩绿色。3. 东风微雨:春风微微细雨,意谓春雨蒙蒙。4. 涛声:江水拍岸的声音。5. 回看:回头看。6. 苍皮:树木的树皮是青色的,这里指青山。7. 十顷稻,黄精斸:指稻田里的金黄色稻谷。斸,锄草。8. 虾菜:指鱼和虾之类的水产。9. 蹲鸱(ch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的能力。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是看其是否生动,是否富有感染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要体会诗人的写作手法;二是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三是要注意诗中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方式。 “擐甲投戈”,意为“穿上铠甲,放下兵器”。这是说岳飞在经过寺庙时,脱去战袍,卸下头盔,准备休息。 “过萧寺,晨钟甫歇”,意为“经过萧寺,清晨的钟声刚停止”。这里描写了岳飞路过萧寺
【诗句】 高柳鸣蝉,平芜外、绿萝晴色。要酌取、碧筒为寿,如松如柏。黄绮衣冠留姓氏,浮丘笑傲耽泉石。问白云、天上铸红颜,天闲客。 孤山耸,岚阴赤。横河涨,溪光碧。任飘飖紫府,摩挲铜狄。花扑玉缸前岁酿,桃开瑶海今年宝。正称觞、前席舞斑斓,芝兰室。 【译文】 高高的柳树和知了在鸣叫,外面是一片平坦的原野,绿色的藤萝映照着晴朗的天空。我准备用翠绿色的杯子来为你祝酒,祝愿你如同松树和柏树一样长青不老
细雨斜烟,一抔土、松楸潇洒。留万古、青山碧血,孤忠司马。 译文:细雨斜飘烟雾朦胧,一座坟墓静静地矗立,墓中是一片苍茫的山色。 注释:细雨:小雨。斜:倾斜。烟:雾。 一抔(pó)土:一堆泥土。指坟墓。 松楸(qiū):松树和楸树。指墓中的树木。潇洒:形容高洁的样子。 青山碧血:指青山下的鲜血。 司马:古代官名,这里是指岳飞,因反对金国入侵而被害。 只手有权持国是:只有一只手握有国家大事的决定权
这首诗是苏轼为铜虎媒填词初成,听梁溪女郎为他歌唱《西江月》一歌而作。诗中通过赞美佛教文化和佛教高僧的崇高地位,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织就木棉,裁成碧绢,光耀玉环金缕。 - “织就木棉”指的是用木头棉制作的衣料。 - “裁成碧绢”指的是用碧色的绸缎裁剪而成的衣服。 - “光耀玉环金缕”指的是衣料上装饰有像玉环、金缕一样的华丽图案。 2. 服号离尘
【解析】 1. “皎洁当秋夜,正金波乍挹”,第一句写景。“皎洁”写出了月亮的明亮。“当秋夜”,表明时值秋日夜晚。“金波”指月光,“乍挹”指刚刚被舀出来。这两句是说:明亮的月光照射在秋夜里,刚刚被舀出来的月光犹如一汪清波。这一句描写了一幅月下秋夜的图画,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2. “看平铺鸳瓦琉璃,渐照到玉人绰约”,第二句写情。“平铺”即平铺直叙,“鸳瓦琉璃”形容屋瓦像鸳鸯一样排列,色彩斑斓
【注】 法曲献仙音:词牌名。 铜虎媒:指词中“填”的字句。 梁溪女郎:作者的朋友,姓梁名溪,字子美,善歌。 二郎神:唐代教坊曲名。 钗闪银屏,帘垂碧月,填就新词铜虎:用典,《晋书·乐志》:“魏武帝于铜雀台楼内作金虎,重百馀斤,刻木为金人以象之。”这里借指词人自己。 萧娘:唐宋时对歌妓的称呼。 红烛下、一字敲来宫谱:用典,《汉书·礼乐志》:“(汉)元鼎四年(前113),诏太乐令司马迁等采诗,说兴亡
【注释】 1. 鹊踏花翻西秦车中携鹦鹉南归:指王维送友人到边塞,途中经过陇西时,看见一对喜鹊衔着一朵牡丹花飞过,于是折下一枝来,放在车子的装饰上。王维在长安作诗赠别友人,写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 2. 数日飞去:指王维在长安作诗后,写了《送别》一诗赠别友人,并附信给友人的妻弟李涉说:“吾与二三子,过此君家饮,且为春草赋,以寄所思。” 3. 陇树秋深:指王维在长安作诗赠别友人之后回到洛阳。 4
辘轳金井小鬟雨汲,垂垂碧柳,拂朱门、雨滴银塘芳草。鸦鬓初成,正临风娇小。临流窈窕。映秋水、远山眉绕。雾縠烟鬟,湘滨洛浦,辘轳春晓。 译文: 辘轳金井的小丫鬟在雨中汲水,碧绿的柳树轻轻拂过朱红色的门。雨点打在银色池塘上,绿色的草地显得更加美丽。她的头发像乌黑的鸦羽一样美丽,她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微风中娇美动人。她站在池塘边,身影映入水中,仿佛有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雾气和烟雾缭绕在她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