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木棉,裁成碧绢,光耀玉环金缕。服号离尘,布名屈朐,一钵共来西土。想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宝林古。历唐宋,禁闱崇护。
袈裟阔、都作河山坐。具龙象,遍琳宫,怎犹存亚仙祠墓。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只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

这首诗是苏轼为铜虎媒填词初成,听梁溪女郎为他歌唱《西江月》一歌而作。诗中通过赞美佛教文化和佛教高僧的崇高地位,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织就木棉,裁成碧绢,光耀玉环金缕。
  • “织就木棉”指的是用木头棉制作的衣料。
  • “裁成碧绢”指的是用碧色的绸缎裁剪而成的衣服。
  • “光耀玉环金缕”指的是衣料上装饰有像玉环、金缕一样的华丽图案。
  1. 服号离尘,布名屈朐,一钵共来西土。
  • “服号离尘”指的是穿上这件衣服后,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
  • “布名屈朐”指的是名字被传唱于西土(即佛教发源地印度)。
  • “一钵共来西土”指的是带着一钵饭,一起来到了西土(指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1. 想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
  • “想夜半传心印”指的是在深夜时分,心中领悟到了佛祖的心法。
  • “把心灯遮住”指的是用手遮挡住了心中的光亮,表示内心有所感悟但并不轻易表露。
  1. 宝林古。历唐宋,禁闱崇护。
  • “宝林古”指的是古老的寺庙,如少林寺等。
  • “历唐宋”指的是经历了唐朝和宋朝两个朝代。
  • “禁闱崇护”指的是受到朝廷的尊崇和保护。
  1. 袈裟阔、都作河山坐。具龙象,遍琳宫,怎犹存亚仙祠墓。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只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
  • “袈裟阔”指的是袈裟宽大,能够容纳整个世界。
  • “都作河山坐”指的是袈裟如同山河一样,承载着整个国家和人民。
  • “具龙象,遍琳宫”指的是具备龙象之力,遍布各个宫殿。
  • “怎犹存亚仙祠墓”指的是这些力量怎么可能还在亚仙祠墓里存在呢?亚仙祠墓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着某种精神或信仰的存在。
  • “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指的是庾岭这个地方藏匿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慧明。
  • “只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指的是只有密证这个秘密的人才能证明这种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已经流传了千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文化和佛教高僧的崇敬,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认同和敬仰。通过描绘袈裟和龙象等元素,展现了佛教的力量和威严。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认为这些力量和信仰应该被尊重和传承下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