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前年毗陵登多稼,万顷黄云在亭下。 前年,也就是去年,我在毗陵登上了万顷的庄稼,那黄澄澄的云彩仿佛覆盖在我的头顶下。 断碑依壁毫发微,击壤老人歌圣化。 断碑虽然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其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而击壤老人则用他们的歌曲来赞美圣人的教化。 今年负丞到会稽,州园瓦影碧参差。 今年,也就是今年的春天
这首诗的译文是: 前日昨日行,二九相唤不出手,妇人纫衣先纫袖。 门外霜风吹倒人,相见玉壶冰旧酒。 去年家居坐竹窗,日阴移处梅梢长。 今年负丞在山邑,并海寒气非寻常。 前日昨日风四起,顷刻冻合省河水。 雁宿芦花亦倦飞,只待桃花初水肥。 注释: - 前日、昨日:指过去的某一天。 - 二九:农历九月七日,古代以“数九”来表示冷的程度。 - 唤:呼唤。 - 手:伸手。 - 妇女:这里指的是已婚女子。
诗句释义: 1. 昔年曾作梅花梦,梦回衣上寒香重。 - 回忆曾经梦想成为画中梅花的情景,醒来时感受到衣物上弥漫的梅花香气,象征着对梅花的深情怀念。 2. 矮窗偶见一枝开,早是江南春意动。 - 在矮小的窗户旁意外看到一树枝头盛开,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江南地区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 3. 凡花不似梅之清,精神骨相由天成。 - 大多数花朵无法比拟梅花的清香
【注】1.蕺(jí):一种植物,叶有苦味。 2.渐绿:指叶子渐渐变绿。 3.越女:古代越地的女子。 4.论价:议价。 5.荞麦花:一种植物的花,形状像麦穗。 6.走长蛇:形容蔓生迅速蔓延。 7.龙肝凤髓:珍贵的食品,比喻珍品。 8.薰(xūn)莸(yóu):两种香气不同的草,薰草香,莸草臭,合在一起闻起来很臭。这里比喻气味相同的东西。 9.相忌:相互嫉妒,不和。 10.矜夸:自夸。 11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梅雨季节对雨水的期盼和无奈。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去年的雨水浸透了大地,屋顶上的水滴像银竹一样流淌。 2. 菊花已经凋谢,但依然飘散着黄色的花瓣;荷叶虽然枯萎,但还是保护着绿色的荷叶。 3. 今年的梅雨季迟迟不来,炎热的夏季风把尘土吹得到处都是。 4. 苦苦哀求点滴雨水滋润农田,却只敢奢望湖面泛起涟漪,增加饮酒的情趣。 5. 昨天的雨水非常好,声音不断,真是美妙的声音。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潮》。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潮 译文 人的身体就像潮水一样,昼夜不断地循环往复。有时突然逆转,违背了正常规律,就难免凝结成了多余的赘疣。 赏析 这句诗以“潮”比喻人的生理现象,指出人的生死、衰老、变化都与自然界的潮汐有相似之处。潮水的涨落、进退都有一定的规律,但当潮水突然逆转时,就会对堤坝造成冲击。这就像人体在某些情况下会偏离正常的生理节奏
山中老人送蕙花,山荷叶因成长句。 山中老人久不见,忽然遇我清溪滨。 手把幽蕙数十本,清香袭袭侵衣巾。 向来我曾著数语,定是久闇蛛蝥尘。 老人详说种蕙法,泥酥沙软水力平。 乱山深处少人迹,敛藏不耀席上珍。 即今得登君子堂,蔼然能被天地仁。 小盆别种山荷叶,种时近水开晚春。 青青之色亭亭立,似与巴豆为弟兄。 不然太华山头种,小变厥初翻样新。 草木至微同是性,出处一异亏本真。
诗句释义: - 深秋检旱: 秋天的深秋,即指秋季的深秋时节。(“深秋”意为秋天最深处,“检旱”意为查看干旱情况) - 行行不觉筋力倦: 行走之间,不知不觉间已经感到筋疲力尽。(“行行”表示每一步,“不觉”表示没有察觉,“筋力倦”意为筋疲力尽) - 前山数雁带斜飞: 在前方可以看到成群的雁鸟在空中飞翔。(“前山”指的是前方的山峦,“数”是观察的意思,“斜飞”形容雁鸟飞行的方向是斜着的) -
【注释】 群牛:一群牛 见水身半湿:看见水面,自己全身都湿了。 踝:小腿 卒不休:没有停止 牧童:放牧的人 短鞭指:用鞭子指着 既无言:不再说话 日自长:一天天延长 人牛两忘:忘记了人和牛的区别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禾苍苍:庄稼绿油油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村牧童的田园诗。诗人在描绘出一幅牛群悠闲自在地在水中游泳的画面之后,又描绘出牧童放牧时的情景,把人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看出是一首反映民间疾苦和对官员的讽刺之作。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上虞溪湖十四处,昔日是田纳官赋。”这是在说,上虞的十四个地方,过去都是农田,现在却被征收了官税。这里,“上虞”是地名,“溪湖”可能指的是某个湖泊或水系,“昔日”则表示过去的情况。 第二句:“逢秋民间欠灌溉,县官作文告后土。”这是说到了秋天,农民们因为欠缴官税而无法进行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