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求可
乌夜啼: 一种词牌名。 “啼痕”二句: “啼痕宛似幽兰”是比喻,用“啼痕”(指泪痕)来比喻人的愁苦之情如同兰花一样芬芳而美丽,又如“露华残”,暗示泪痕已干,暗喻人已经悲伤到极点。“正是相思,哀雁叫云端”,是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悲情与哀怨。 团扇恨,分镜泪,向谁弹: “团扇恨,分镜泪,向谁弹?”这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因为不能与所爱之人团聚而感到痛苦,就像那曾经为爱人送行的圆月(即团扇),在离别之后
烟草催黄,风蒲驻绿,几阵金飙刮面。蛩语猿啼,闹幽人庭院。漏声永、乂手瑶阶玉砌,唯有阑干倚遍。露白天高,看寒生翠幔。 注释: 1. 烟草催黄:烟草在秋天变黄。 2. 风蒲驻绿:风吹过绿色蒲苇。 3. 金飙刮面:指秋风。 4. 蛩语猿啼:蟋蟀和猿猴的叫声。 5. 漏声永:指深夜的时间很长。 6. 乂手瑶阶玉砌:形容台阶和房屋都非常华丽。 7. 只有阑干倚遍:只有靠在栏杆上才能休息。 8. 露白天高
【注释】 河渎神:即“河伯”,古代对黄河水神的称呼,此处指作者自喻。疏雨:小雨。西堂:指作者居住的西厢房。欹(yī)枕:侧卧。潘鬓:用“潘岳”来借代头发稀疏。加餐:指多食。 【赏析】 此词为作者自况之作。首句写雨打寒毡,暗喻自己处境的凄凉;次句写诗人独自在西厢房中倚枕而眠,孤独凄冷的景象与“疏雨”相映衬;三、四两句写年华已逝,人老珠黄,与当年相比,大有沧桑之感;五、六句写秋燕避人
【注释】 1. 相思令:词牌名,又名“秋娘”、“忆秦娥”等。双调,五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 2. 莫道秋风无力:不要说这秋天的风没有力量。 3. 吹起满天云:秋风把漫天的云吹起来。 4. 帘外垂杨芳草,绿减两三分:帘外的垂柳和芳草,绿色的已经淡了几分。 5. 燕子不恋斜曛:燕子不想在斜晖中栖息。斜晖是斜射的阳光。 6. 寒蝉鸣向何人:寒蝉鸣叫的声音,不知道向谁说。 7. 无边落木萧萧
诗句释义 1 秋风寒露滋芳草 - 描述秋风和露水,使草地更加芬芳。 2. 绿满西郊道 - 草地覆盖了整个西边的街道。 3. 提壶树底爱新凉 - 在树荫下提着酒壶享受新的凉爽。 4. 莎鸡催织,流萤改火 - 蟋蟀催促纺织,萤火虫改变了飞行的方向。 5. 粳稻香生早 - 早熟的粳稻散发出香味。 6. 班荆不让春光好 - 没有争夺春天的美好风光。 7. 月里霓裳,胜十洲三岛 -
【解析】 这是一首写酒令的词,词中以“醉”为媒介,通过饮酒、击筝、赏星等行为,抒发了词人悲慨深沉的情怀。上片写秋夜良宵,下片写醉酒不醒,借酒浇愁,抒发对宋玉的感慨。全词结构严谨,语言清丽,意境优美。 【答案】 良宵永,秋气入银屏。扑流萤。梧桐树下,芙蓉溪上,有人乘兴坐搊筝。——良宵长,秋风已到银色屏风。 风淡淡,水泠泠。手持生绡纨扇,仰面看双星。——风轻柔,水面清冷。手执丝绸扇子仰望双星。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赞浦子 白露点红衣,轻云隔陇飞。寂寂梧桐院,遥遥杨柳溪。看罢落霞孤鹜,立残秋水长堤。回首柴门外,蝉声落翠微。 注释: 赞浦子(749-820),唐代诗人,字子美。本贯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上元二年,登进士第。历官渭北、洛阳尉,右拾遗、华州司仓参军。建言改葬李白,拜翰林学士,迁左拾遗。会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 天宝初与杜甫齐名,称为“李杜”。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碧梧栖老,黄花序歇。总羲和、无计将秋闰。白帝回车,又早是、玄冥乘运。 叹蹉跎、玉关芳信。哀蛩悲砌,寒蝉抱叶,看飞蓬、浑如双鬓。 前日登高,可留得、茱萸佳酝。解愁肠、且防寒近。 诗句释义与译文: “碧梧栖老,黄花序歇。” 碧绿的梧桐树上栖息着年迈的鸟儿,而秋天的花儿也凋谢了。这句诗表达了时间流逝,万物衰老的景象。 “总羲和、无计将秋闰。” 无论羲和(指太阳神)如何努力,也无法使秋天延后
注释:越溪春 渔火江枫钟早动,晚色入高楼。台前玉镜明如月,牵衣坐、慵自梳头。 织锦机边,乘槎海上,惹起新愁。多时不理箜篌。罗幌拥清秋。 堤上半黄半绿柳树,春前曾系骅骝。凭仗西风吹妾梦,随他直到凉州。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春的诗。首句“渔火”、“江枫”、“钟早动”,写出了诗人在船上看到的景象;第二句“晚色入高楼”,则点出时间,为后文描写景物作铺垫。第三句“台前玉镜明如月”,用镜子比喻楼前的美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过逐句阅读,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再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苏幕遮 画帘低,人语悄。杨柳枝头,送得薰风到。”首句写景,绘出了一幅静谧的春日景象,画帘低垂,人声寂静,杨柳依依,送来阵阵芬芳的春风。第二句以动写静,柳枝摇曳,送来阵阵芬芳的春风,诗人在柳树下乘凉,听着柳树发出的沙沙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