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英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流寓江陵时。前四句写别筵上与友人伯卿辞行的情景,后四句写别筵上赠别伯卿的临别赠言。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对伯卿深深的怀念之情。 【答案】 ①海外成轻别:在异国他乡分别,像轻风一样易逝。②年时海外逢:多年前曾在异邦相遇。③素心无几辈,华发剩孤踪:自己一生清贫,没有多少积蓄。头发已经花白,孤独地飘零。④不转有如石:指即使年老体衰,仍能坚贞不屈。⑤后凋惟此松
寒食 羁
诗句释义: 1. 乾莎满地霜华净,丛筱依墙风籁咏。 - 注释:乾莎(落叶):指秋天的树叶。 - 译文:地上满是干燥的叶子,它们被霜花覆盖显得格外干净。 - 赏析:这句描绘了深秋的景象,落叶铺满地面,霜花使一切看起来更加清新。 2. 空旻一片月轮寒,孤照藤萝光不定。 - 注释:空旻(天空):辽阔的天空。 - 译文:整个宇宙在月光下显得如此寒冷,藤上露水的光芒闪烁不定。 -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当,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考生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并理解其意义。“凤山道中其一”即第二首《凤山道中》:“凤山道中”
【注释】 1. 凤山:山名。在今广西桂林东北,有凤凰山,为漓江发源地。道中:途中经过。其四:这是第四首。 2. 深黑:天色阴沉。蛮溪:指漓江支流象鼻江。束火:指夕阳的余辉映照在江面上。来:来到。 3. 困(kùn)舆儓:被水围困,无法脱身。 4. 少游: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数语:几句话。关:关系。千古:千百年。 5. 讵(jù):岂。文渊:指文同,字与可,号文渊居士,北宋著名画家、文学家
夏夜咏庭前杂卉四首 碎剪纤苞静夜分,短篱疏处逗微薰。 动人芳杜思何限,露气江乡久不闻。 注释: 1. 碎剪纤苞静夜分: 描述的是夜晚时分,各种花草被剪裁后摆放在庭院中的情景,花朵的形态被切割成了细小的部分,显得格外精致和静谧。 2. 短篱疏处逗微薰: 描述了花朵放置在篱笆的缝隙中,被微风轻吹,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里的“微薰”指的是花香,通过“逗”字表达了花香随风传递的感觉。 3.
注释:庭院前的花草繁多,每一株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沅湘风味托琼瑰,指那些花草都带着沅湘的风味。 凭教滴尽蟾蜍泪,不向方诸掬得来,即使让月宫中的玉兔把月光滴到这些花草上,也比不上从方诸(即方壶)里取出的珍珠来得珍贵。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的五言律诗《夏夜咏庭前杂花四首》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对庭院中各种花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联“串串柔丝挂玉台
【释义】 庭院里绿竹成阴,一榻清幽凉爽;东风轻拂,无力牵动帘旌。竹炉上刚煮好的茶水冒着缕缕细烟,静听楸枰击打棋子的声响。 【赏析】 “绿泻”两句,写庭中景色。绿竹成荫,庭院清幽。春风吹来,柳絮飘飞,但无风力能触动帘旌。帘旌,即帘幔,古人常挂于轩窗之上,以蔽风雨或障人目。帘旌不动,说明春风微拂而已。“竹炉初暖茶烟细”,点明时间是早春三月,此时茶馆尚未开门,只有茶客自己品茶。“初暖”,表明茶还未泡好
【注释】 重译,多次翻译。诘(jié):曲折,迂回。鹘(hú)突:急迫的样子。南来,指由南而北的行程。恶:美好。山光:指山色。屏:屏风。 【赏析】 《凤山道中二首》其一为:“凤山道上雨兼雷,水涨船高帆自开。已见蓬门人过尽,又乘杯酒听流杯。”其二为:“语经重译总差讹,诘曲村墟鹘突过。一事南来差不恶,山光揽得半屏多。”此诗是第二首,描写了作者在凤山道上所见景色和感受。首联“语经重译总差讹”
【注解】 伯卿:指苏轼的朋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率题:随意书写。 小诗:短小的诗歌。 斋:书斋。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书斋之作。前两句是说,自己就像梦中的山泉,在春风日复一日的吹拂下闭门闲居。后两句是说自己与黄庭坚有前世之缘,彼此赏识之情如同松树和石头之间的相互欣赏。整首诗表达了对黄庭坚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