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于此日登高赏菊。 感岁华:感慨时光易逝(岁华指时序)。 翻绛叶:形容枫树的枫叶在风中翻飞。 黄花:菊花。 饶新径:新修的山路。 荒林:被雨打风吹过的树林。 连年频避地:连年战乱频繁,四处流亡。 客田家:客居他乡的农民之家。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流离失所,辗转漂泊,在重阳节那天,登高远望,感慨时不我待的情景。全诗意境苍凉凄婉,感情沉郁深沉
诗句如下: 金州行衙 城头翻鼓罢,庭树晚风愁。 破隙华星大,当檐素月流。 滩声侵夜急,江雾入城浮。 此夕天涯客,何心倚戍楼。 接下来为您提供这首五言律诗的中文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金州行衙的画面。城头上的鼓声已经停止,庭院里的树影在傍晚的风中显得有些忧愁。破空的星星显得格外明亮,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淌。夜晚的声音越来越急促,江面上雾气弥漫,仿佛要飘进城中。这个夜晚我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人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簪组岂为累,悠然尘事微。 - 簪组:古时用以束发的一种簪子和冠上饰物,此处泛指官服、礼帽等象征身份地位的物品; - 岂为累:表示这些东西不构成负担或烦恼; - 悠然:闲适、超然的样子; - 尘事:世俗之事,这里指官场的纷扰; - 心自适:心情舒畅,自在满足。 2. 看山心自适,闭户客来稀。 - 看山:欣赏自然山水,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心自适:心境自然舒适
《山中》 作者:佚名 深夏远林黑,溶溶云动山。 晚川澄众影,霁色润层峦。 地静知秋至,衣轻觉暑阑。 居山非有意,偶托即身安。 注释: ①深夏:炎热的夏季;远林:树林远离人烟的地方;黑色:用来形容夏天树叶浓密,遮光性强,所以是黑色的。 ②溶溶:形容细雨如烟;云动:指雨过天晴,乌云散去;山:指山间云雾。 ③晚川:傍晚时分的山中溪流;澄:清澈;众影:指阳光下的众多影子。 ④霁色(jì shǎi)
【注释】 往年:往年。金州:今陕西铜川县,为女娲氏的陵墓所在地。檄:古代一种公文,用来征发军队。是时:那时。乱也:指国难。绍兴壬子:绍兴二十七年(1152)。挈(qiè)家避地:带着家人离开家乡,躲避战祸。三巴:今四川一带。椒:山名,在今四川彭县东。以望江汉:站在山上眺望江汉。自是:从这时起。 七年: 作者离开金州到三巴避难,又过此山时已是第七个寒暑。转首:一转眼,这里指七年的时间。复过:又经过
【注】 通惠泉: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几:小山。石径不容车:石头铺成的小路不能容下马车。那知厚地底,自然成井渠:不知道地下有多厚,泉水自然就形成了井和渠道。甘馀留齿颊:甘甜的泉水可以滋润人的牙齿和脸颊。清足鉴眉须:清凉的水可以映照出人的眉毛和胡须。不用瓶罍贮,累累似酒酤:用不着瓶子来盛,水珠子一串串像美酒一样。【赏析】 此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西湖新志》引《断桥纪事》:“余杭有古断桥
【注释】 兹:这。盘道:曲折盘旋的道路。日边出:指山路上阳光明媚。云来:指云气飘渺。涧声高更咽:涧水声在高峭的山峰中显得更加低沉。却忆僧房坐,深炉拥细灰:回忆着僧人在寺内静坐的情景,炉火温暖而明亮。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过山岭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山路险峻、崎岖难行;次句用“乏”字写出道路曲折盘旋,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三、四两句是说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是从阳光灿烂的地方上来
九日:重阳节 重阳节,即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易经》中说:“九九归一”,表示一切回归本源,所以重阳节又称作“登高节”。 述令序:指皇帝下诏,让百官在这一天举行集会,以表彰有特殊贡献的人或进行其他活动。 景物自为嘉:指自然景色十分美好。 易办如江酒:容易办到就像江水一样。 难浮似粟花:难以漂浮像小米那样小。 追游疑所务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屐齿破苔色,林塘欣共寻。 - 注释: 穿着木制鞋在苔藓覆盖的地面上行走,打破了原有的颜色与图案。 - 译文: 用木制鞋踩过青苔,让苔藓的颜色变得斑驳。 - 赏析: “屐齿破苔色”描绘了诗人行走时对苔藓的破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然的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2. 水光连竹坞,山翠上衣襟。 - 注释: 水面反射出竹子的影子,使得整个景色显得更加宁静;山上的绿色仿佛被披在身上
【注释】 1. 次韵:应他人诗词的体裁。 2. 太守会宜休亭二首:这是作者与太守在宜休亭聚会时,应其诗而作的两首诗。 3. 万竹锁深翠:万株竹子环绕着一片浓密的绿荫。 4. 幽亭枕柳塘:幽静的亭子紧挨着一条柳树环绕的池塘。 5. 朱槛:红色的栏杆。 6. 渚蘋香:小洲上蘋花散发的香气。 7. 乌喜:乌鸦喜欢。 8. 鱼游荷影凉:鱼儿在水中游动,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带来一丝凉爽的感觉。 9. 山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