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注释: 登寺阁见月上,我随即吟咏出诗句。 残阳还半谷,片月已临山。 夕阳余晖尚在半山腰,明月已照临山峰。 暮色起千林,乡心还万里。 傍晚时分,树木的阴影开始铺展开来,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不堪常俯仰,宁有但间关。 无法忍受频繁地仰望和低头,哪有只有偶尔间关的意思。 绝世非吾意,幽栖寄暂闲。 这样的世界与我无关,我就隐居在此暂时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上寺阁看到月亮时所创作的
《郡楼对雨和周守韵二首》,张嵲,苍烟迷野色,林谷尚微分。暮雨已吹幔,层岩犹出云。晚风时断续,落叶自缤纷。寂寞穷山里,何堪入夜闻。 译文: 远处的烟雾笼罩着田野,树林和山谷中仍可辨识。黄昏的细雨轻轻拍打在窗户上,如同一层薄布。傍晚时分,风吹过山间,带着落叶的声音,宛如一曲无声的歌。 赏析: 本诗以“郡楼对雨和周守韵二首”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暮雨”
【注释】 1. 同云:指天空中积聚的云雾。 2. 飞花际八寰:飞花即雪花,八寰指八方的天空。 3. 碧流连远水:碧流即碧绿的流水。 4. 玉立认群山:玉立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5. 戎马:战马。 6. 兔园:汉代梁孝王所建的兔园,故址在今河南开封。 7. 回望:回顾过去。 8. 损朱颜:形容岁月催人老。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当时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进犯洛阳
【注释】六月初三日:指农历六月初三,是端午节。 奇石洞:地名,位于今湖南湘西凤凰县境内。 应未到:意谓自己尚未到过此地。 若士或曾游:若士指李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曾游奇石洞,并留诗一首。 岸隔千峰秀:奇石洞周围群山环抱。 门临万濑愁:奇石洞门前有万条溪流。 蜺旌疑可迟:蜺旌,彩虹;迟,停留、驻足。彩虹似乎可以在这里停留。 丹洞拟深投:丹洞,这里指奇石洞,传说内藏金粟米。 归去夸尘侣:归去
郁郁复苍苍,扶疏翻晓光。 译文:山上的树木茂盛而苍翠欲滴,枝叶扶疏在初升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注释:郁郁(茂盛的样子):茂密;苍苍(深绿、翠绿的意思):茂盛的样子;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枝叶繁茂,枝干伸展的样子;翻(同“番”):一次、一番;晓光:早晨的阳光。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树以自喻。诗人通过对山间树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首句写树木高大挺拔,枝叶茂盛
【注释】 1. 游北岩:游览北岩山。游,动词,游览;北岩,指北岩山。 2. 寻山轻近境:寻找山时,轻快地靠近了山境。 3. 偶向此中来:忽然来到这里。 4. 精舍层岩拥:寺庙的楼阁耸立在层层岩石之上。 5. 穹林石路开:树木茂密,岩石嶙峋的道路伸展开来。 6. 排云今岁竹:竹子生长得高,仿佛要和云朵争高低。 7. 封径几年苔:门前的小道已经长满了青苔多年。 8. 僧老无馀事:僧人年岁已高
注释: 1. 黄雾连十馀日不解久不作诗偶成:连续十余天的黄雾,久久不散。长时间没有作诗,偶然写成了。作:写。偶成:偶然写成。 2. 病觉诗思竭,年华奈若何:生病时觉得诗情枯竭,时光又过得如此快,无可奈何。病:生病。若何:如何,怎么办。 3. 乱花欺客恨,黄雾作春魔:杂乱的花朵似乎在欺骗我,使我产生怨恨之情,黄雾仿佛成了春天的“恶魔”。 4. 地僻交游绝,庭空鸟雀多:因为地方偏僻,朋友很少来往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苍烟迷野色:指天空中弥漫的烟云遮住了原野的景色,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2. 林谷尚微分:形容树林和山谷在烟雾中显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 3. 暮雨已吹幔:傍晚的雨势渐大,如同拉开的帷幕一般。 4. 层岩犹出云:山石层层叠叠,仿佛云雾缭绕,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5. 晚风时断续:傍晚时分,微风吹拂,时断时续,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6. 落叶自缤纷:秋天的树叶纷纷飘落
【注释】 三吴:泛指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白水:清澈的水。只横舟:只停泊在船边。独有:只有。桃花坞:即桃花源。光风:和煦的阳光。夏阴:夏日的阴凉。讵(jù):岂。 【赏析】 《桃花坞》是一首七绝,写于作者退隐后隐居于桃树成林的山坞之中。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首句“三吴皆白水”,描绘了江南地区的水乡风光,白水如练,景色宜人。接着“处处只横舟”
注释: 寒风动原野,密雪度层轩。 素积长郊色,青馀远岫痕。 轻冰幽沼合,栖鸟暮丛喧。 边骑暗河洛,应无闭户袁。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和周守登楼观雪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景,寒风带动大地,密雪铺满层层轩窗。颔联写雪后景色,白色的积雪覆盖了郊野,青色的雪迹留有山峦的痕迹。颈联写自然景观,轻薄的冰花与幽静的水沼相合,黄昏时鸟儿在丛林中鸣叫。尾联写战马奔腾,边境的骑士已暗访河洛,没有像袁绍那样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