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以下是对这首诗《三月十五夜济南道中遇雪同涧芳赋》的逐句解释: | 诗句 | 释义 | 关键词注释 | |------|-------|------------| | 来往齐州熟似家,村旁古路认三叉。 | “来往齐州”可能指的是诗人从齐州(今济南)回来,感觉像在自家一样熟悉;“村旁古路”指村庄旁边的古老小路,这里用来形容道路的曲折和古老;“认三叉”形容小路弯曲,难以辨认。 | | 风颠久擘千丝柳
【注释】 阊门:南京城西门。多:数之词。鸳央:即鸳鸯戏水。百花洲,即白鹭洲。绿窗呢喃:绿窗外传来女子的私语声。厌厌恨早秋:形容女子怨恨秋天的到来。叠鼓催人辞好梦;形容女子催促丈夫离开。乱虫为客诉离愁:指蟋蟀等昆虫在夜里鸣叫,好像在为远行的人诉说离别的忧愁。燕、吴:泛指今江苏一带及河北、河南一带,约当今北京、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第一:第一流、最优秀的意思。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要求选出“每句诗中含的关键字”赏析。 【答案】 ①金山口:即金山寺口,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10公里。②四围山色翠相连:“四围”,指四面。③积潦成湖远浸天:“积水成湖”,形容地势低洼。④千尺败堤眠断虹:“败堤”,即破堤。⑤一丸寒日落荒烟:“丸”,圆形的东西
【注释】 濯枝:洗涤枝叶。 并蒂兰:即并头兰,一种兰花。 崔徐:指唐代诗人崔护和温庭筠。 屈宋:指屈原、宋玉。 蓠茳(lún zhǐ):香草名。 天末:天涯,这里指远在天边的客居异乡者。 拓纱窗:用纱做窗的,这里指窗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客居广州时所写,抒发了作者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构思精巧,语言清丽,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濯枝小雨洒珠江”,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迷的气氛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快速地把握诗中的信息,如诗句的内容、手法、情感等。本诗首联交代了荔枝初食时的感受;颔联通过对比“未啖”“冰盘”来表现荔枝色香味的变化;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尾联则以杜牧为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译文:兰湖两次遇到发自南方的清风,但尚未尝过新州荔枝
【注释】 枯港:水浅的河港。 蜻蜓:昆虫名。 鹭鸶:水鸟,也称为“白鹭”。 黄梅果:一种果实,成熟时呈黄色。 塍口:田间田埂入口处。 策策:形容脚步轻快,有节奏。 瓦盆注:用瓦盆盛水。 浑无事:完全没事,闲适自得的样子。 半扇柴门:一扇门的一半。这里指半掩的门。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村初夏景色的诗。首联写景,颔联写事,颈联写情,尾联写意,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全诗语言朴实清新,自然质朴
诗句释义: 珠露瀼瀼荷折盘,嫩凉消暑客愁宽。 官斋闲许诸孙住,香荔拚教恣意餐。 椰酒满瓤殊少味,蔗浆迎节易中乾。 何如顿顿叽琼实,药灶无烦砌下安。 注释: 珠露瀼瀼荷折盘,嫩凉消暑客愁宽。这句诗描绘了荔枝的汁液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口感清凉可口,令人感到舒爽。同时,也表达了荔枝能够缓解人的忧虑和烦闷,让人心情变得更加宁静。 官斋闲许诸孙住,香荔拚教恣意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
上九江郡守叔 九派烟江接蠡湖,浔阳风物尽堪娱。 莲花拟结东西社,蠃髻遥看大小姑。 谢客近多池草句,阮咸许入竹林图。 官厨脱网鲥鱼美,到此令人懒问途。 译文: 登上九江郡守的府邸,我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这里的江水蜿蜒曲折,烟波浩渺,宛如一片烟海。蠡湖水清澈见底,仿佛是大自然的镜子,映照出周围的景色。浔阳这个地方,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莲花盛开在湖泊中,它们的姿态优雅,犹如一对对鸳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赏析诗句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方法。在答题时,首先读懂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诗人的情感态度,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注释分析其意境。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注意不要遗漏了关键词。 “又得河字”,即:又见到了河上的字,也就是又看到了“河”字。“河”,指黄河。 “不用香茵蹙舞罗”的意思是:不用香茵来蹙舞罗裙,就像黄河一样浑浑噩噩。“用”在这里是指“使用”。“香茵”
【注释】初食:初次品尝。荔支:指荔枝,这里泛指水果。以色香味已变:由于荔枝的色泽、味道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漫寓憾词:随意写下的感慨之词。夜来重啖:昨天晚上又品尝。风韵剧佳:风韵更美好。已叠前韵:已经重复了前面的诗韵。二首:二首诗。再赋一律:再次作一首诗。为十八娘解嘲:为十八娘辩解。十八娘:作者的妻子。 【赏析】杨梅卢橘为先驱,细蹙红罗裹玉肤。七聚未须夸玳瑁,两川何必重珍珠。谩将西子轻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