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卢橘为先驱,细蹙红罗裹玉肤。
七聚未须夸玳瑁,两川何必重珍珠。
谩将西子轻唐突,乱写明妃入画图。
嗤点倾城吾甚悔,顿教人说是伧吴。
【注释】初食:初次品尝。荔支:指荔枝,这里泛指水果。以色香味已变:由于荔枝的色泽、味道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漫寓憾词:随意写下的感慨之词。夜来重啖:昨天晚上又品尝。风韵剧佳:风韵更美好。已叠前韵:已经重复了前面的诗韵。二首:二首诗。再赋一律:再次作一首诗。为十八娘解嘲:为十八娘辩解。十八娘:作者的妻子。
【赏析】杨梅卢橘为先驱,细蹙红罗裹玉肤。七聚未须夸玳瑁,两川何必重珍珠。谩将西子轻唐突,乱写明妃入画图。嗤点倾城吾甚悔,顿教人说是伧吴。此诗是诗人自度其妻十八娘所咏荔枝新歌之后,因味美而复尝,遂作两诗相赠,并为之辩解。
首联先总写荔枝的鲜美,“杨梅”“卢橘”都是果中珍品,诗人用“先驱”二字赞美荔枝,表明荔枝比它们更为出色。
颔联写荔枝的变化。“七聚”句是说荔枝虽然结得多,但并不如“唐突”时那么诱人,所以用不着夸示它那珍贵的价值;“两川”句是说荔枝虽美,却不必像珍珠和翡翠那样贵重,所以用不着把它作为宝物来夸耀。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也表现了他那种谦虚谨慎的美德。
颈联承上启下,诗人把荔枝比作西施,把荔枝的美味比喻成西子的美貌。“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时出塞和番的名妃子,后人常用“昭君出塞”来喻指远嫁他乡的佳偶。“入画图”,是说荔枝的美艳足以入画。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西子”与“明妃”的比拟,也是诗人自谦的巧妙说法。
尾联写诗人为妻子辩解。“嗤点倾城”四字是说诗人的妻子被人们称为美女,但荔枝的美味使她更加美丽动人。“伧吴”,指当时吴地(今苏州一带)人。这两句诗既是对妻子的称赞,也是对自己谦逊的说明,表明自己并没有因为妻子的美丽而沾光,只是觉得妻子更美丽罢了。
此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