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登君山二首·其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及赏析: 1. 千古风流一浪消,愁多酒少岂能浇。 注释: - 千古:指漫长的历史。 - 风流:形容才子佳人的风采。 - 一浪消:比喻才子佳人的风采像波浪一样逐渐消失。 - 愁多酒少岂能浇:用喝酒来缓解愁绪的想法是错误的。 赏析: 诗人以“千古风流”开头,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赞美。接着
【注释】: 劝农诗为陆江阴作:劝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之一,这首诗是为江南地区农民写的一种劝勉诗。 春夏吴船困送迎:春末夏初时节,长江一带经常有从吴地(今江苏)来的船只载着稻种往返于长江沿岸,这些船只常常要经过一些地方,因此被叫做“吴船”,而“苦送迎”则形容这些船只来回穿梭、劳顿之苦。 插秧又苦十分晴:插秧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主要工序,需要等到水田的水变浑后才能开始插秧。然而在春天和夏天时
【注释】 过合肥:指游历合肥。欲访龚(zhōng)恕愚:想拜访龚恕愚。为同行者所阻:因同行者阻止而不能前往。怅然:失望的样子。赋此二首:作此两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二:第二首。盖指第二首而言。 覆雨翻云:形容风雨交加,天气恶劣。莫挂怀:不必忧虑。得归:能够回去。复掩溪柴:又可以躲到山里去隐居。 吟身未必常如瓠(hù):自己吟诗时,不一定能像葫芦那样圆滑、灵活。瓠(hù):葫芦
寄鲁谦庵太守 西堂密宴岁将更,量盏分曹斗酒兵。 重听莼乡䑳背雨,还寻胥口渡头旌。 宦情只为鲈鱼美,词笔真同雪碗清。 入室硕为诗弟子,可容奉席拟桥衡。 注释:这首诗是写给鲁谦庵的,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通过对鲁谦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赞美
【注释】: 1. 宣武门:即南城之东门,在今安徽合肥。 2. 子行:指我儿子出行。 3. 飘然:形容心情的轻快。 4. 南楚:泛指南方。 5. 东吴:泛指南方。 6. 鸡黍:指家乡的饭食,也泛指故乡。 7. 轮蹄:车轮和马蹄声,泛指旅途。 8. 仳离:分离,这里指离别。 9. 征夫:出征的丈夫,这里指作者的儿子。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同去合肥,途中遇阻,遂作此诗抒怀。全诗四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一幅丹徒(镇江)的山水画卷。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望里云帆曲曲遮,萦纡一线走修蛇。 - “望里云帆曲曲遮”:远处的云帆在视野中曲折地遮蔽视线,形成一种朦胧的美。 - “萦纡一线走修蛇”:形容江面上的船只像细长的蛇一样弯曲曲折地行驶,形象生动。 2. 晚潮入浦舟难上,高岸如山日易斜。 - “晚潮入浦舟难上”:傍晚时分,随着潮水的上涨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北发 - 这首诗以“北发”开头,指的是诗人向北出发。这里的“北发”可以理解为诗人离开家乡,前往北方。 2. 南北东西不暂停 - 表示诗人在旅途中没有停歇,无论南北还是东西,一直在前进。 3. 一身漂泊似浮萍 - 这里用“浮萍”比喻诗人的飘泊不定,如同随水漂浮的浮萍,没有固定的归宿,四处漂泊。 4. 乡心自此真难遣 -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乡愁难以排解。 5.
诗句释义与赏析: “竹筐挑筑海沙粗” - 竹筐:指用竹条编织的容器,通常用于装载物品。 - 挑筑:这里形容使用筐子搬运和堆积沙子的动作。 - 海沙粗:描述沙子的质地粗糙,如海中的粗砂。 "石子圆匀巧匠铺" - 石子:即石块,这里可能是指用来铺设地面或制作某种工艺品的材料。 - 圆匀:形容石子的排列整齐且均匀。 - 巧匠铺:巧妙的工匠铺设。 "到地雨丝鞋滑澾" - 到地
诗句解析 1 风打潮舂铁瓮城 - 这个描述可能指的是江边的城墙因为潮水和风力作用变得坚固或具有特殊性。"舂"通常指用石臼舂米,这里用来比喻城墙在风雨中显得更加牢固。 2. 禁江犹复剪江行 - "禁江"可能是指受法律限制的江流,而"剪江行"则表示尽管有限制,人们仍要穿越这条江。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尽管受限但依然努力向前的精神。 3. 片帆未可凭忠信 - 这一句表达了即使只是一叶扁舟(小帆船)
拙宜园补题三首为杨耑木赋其三 竹瀁 一奁清镜拭花南,冷翠千梢蘸嫩蓝。 悬线芎香鱼受饵,掠波萍动燕辞龛。 粉苞初脱题诗滑,石鼎闲支试水甘。 拟学松陵制渔具,割茅先结个圆庵。 注释: 1. 一奁清镜拭花南:一奁,指一个圆形的容器或盒子。清镜,形容镜子明亮如水。拭花南,即在南方用镜子擦拭花瓶上的花纹。 2. 冷翠千梢蘸嫩蓝:冷翠,形容竹子的绿色清新而幽静。千梢,指竹子上有许多细长的枝条。蘸,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