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雨翻云莫挂怀,得归且复掩溪柴。
吟身未必常如瓠,酒量依然阔似淮。
客到恐烦奴入市,筵开免泥㛐除钗。
悠悠不是同行路,怅望高城粉堞排。
【注释】
过合肥:指游历合肥。欲访龚(zhōng)恕愚:想拜访龚恕愚。为同行者所阻:因同行者阻止而不能前往。怅然:失望的样子。赋此二首:作此两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二:第二首。盖指第二首而言。
覆雨翻云:形容风雨交加,天气恶劣。莫挂怀:不必忧虑。得归:能够回去。复掩溪柴:又可以躲到山里去隐居。
吟身未必常如瓠(hù):自己吟诗时,不一定能像葫芦那样圆滑、灵活。瓠(hù):葫芦。酒量依然阔似淮:自己饮酒的量,也象淮河一样宽广。阔似淮,比喻其豪饮无度。
客到恐烦奴入市:客人来时,恐怕我又要出去买东西。恐烦,担心麻烦。奴:谦称。入市:买物。
筵开免泥㛐除钗:宴会开席,就免去了梳妆打扮的麻烦。泥㛐除钗,用粉黛修饰容颜,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化妆习惯。
悠悠不是同行路,怅望高城粉堞排:这里说诗人的行程并不和龚恕愚一起,所以感到惆怅。高城,指合肥城的城墙,高大而坚实。粉堞,指城墙上涂有白灰的矮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合肥受阻后所作,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仕途坎坷的无奈。
第一句“覆雨翻云莫挂怀”,意谓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不必忧虑。这里的“覆雨翻云”,既形容风雨交加,又寓含人生变幻无常的哲理,暗示诗人此行可能会遭遇种种不顺。诗人以“莫挂怀”三字回应前面的风雨之喻,表达了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坚定信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此次出行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与无奈。
第二句“得归且复掩溪柴”,意谓虽然暂时未能成行,但只要能够回家,便足以慰籍平生。这里的“掩溪柴”,既指隐逸山林的生活,又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逃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
第三句“吟身未必常如瓠,酒量依然阔似淮”,意谓自己吟诗时,不一定能像葫芦那样圆滑、灵活;自己饮酒的量,也象淮河一样宽广。这里的“吟身”、“酒量”,分别象征着诗人的才华与气度。通过这两个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身才华与气度的自信,同时也暗示了对于官场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厌倦与不屑。
接下来的两句“客到恐烦奴入市,筵开免泥㛐除钗”,意谓客人到来时,恐怕又要出去买东西;宴会开席,就免去了梳妆打扮的麻烦。这里的“奴”字,既是谦称自己,又含有侍候宾客之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淡薄与超脱,以及对于官场应酬的厌恶与无奈。
最后一句“悠悠不是同行路,怅望高城粉堞排”,意谓这次出行并不是我与龚恕愚同行的路,因此心中不免惆怅,只能望着高高的城墙和上面密布的白石灰墙发呆。这里的“同行路”指的是两人共同出游的道路,而“不是同行路”则意味着诗人此行并没有与龚恕愚同行,因此他感到有些孤独与落寞。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于人生际遇的无奈与慨叹,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挫折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仕途坎坷的无奈。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