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
【注释】: 壮士:有胆识的勇士。取次裁:随意裁断。鸣鼙(pí):战鼓动响。吹角:古代用木制的号角。旧事传遗老:指过去的事情由老人来传述。荒台没草莱:荒废的台子长满了野草。至今风雨夕,犹讶战声来:直到如今,风雨夜晚来临的时候,仍听到战鼓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写于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在长安时写了十二首《先忠烈王遗迹》诗
阜城晚遇南京户部张彦质郎中附奏江南旱灾诏使频年发,皇恩岂不覃。水方渰冀北,旱复苦江南。 天意嗟何极,民生半不堪。同袍夜相语,禄食漫怀惭。 【赏析】 “诏使频年发,皇恩岂不覃”,首联写皇帝的诏书频频颁布,但百姓却得不到实惠,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水方渰冀北,旱复苦江南”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北方水灾和南方干旱的情况,暗示着灾害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影响。 “天意嗟何极
【注】结坛嘉树下,村赛鼓逢逢。老稚冠裳杂,鸡豚俎豆丰。灵旗朝送雨,神马夜嘶风。 自是阴功厚,年年配社公。 注释:结坛在嘉树之下,村里举行赛会的时候,锣鼓齐鸣;老人和小孩的服饰混杂在一起,鸡猪鱼肉丰盛。早晨,灵幡被风雨护送;夜间,神马发出嘶鸣。这是因为他们积德行善,因此每年祭祀社神。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绘地方风俗的田园诗。全诗句句紧扣“结坛”二字,从赛会、祭祀、祈求等方面写来
【诗句释义】 1. 棚木:即樟树。樟木长千尺,蜿蜒距水涯。 2. 皴皮:树皮的皱纹。躔(cuán)荇带:指树木上缠绕着的植物带。老色:树皮因年代久远而变黄。映:照射、映照。蘋(pín)花:一种水生植物的花。 3. 雷雨春惊蛰:雷声和雨声在春天唤醒了蛰伏的动物。 4. 星河夜泛槎(chá):星星点点的银河中,夜晚划着小舟前行。泛:浮,飘动。槎(chá):古代传说中的木筏或木船。 5. 渔舠(hé)
【注释】 勤王:保卫国家。盟:盟誓。令:命令、指挥。岩:山名。朱雀: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也指凤凰。盟重:盟书用金玉装饰以表示庄严。白鸡盘:指盟书上的白字。临戎:地名,这里泛指边塞。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作于淳熙七年(1180)。当时南宋朝廷已对金朝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陆游对此十分气愤,于是写了十二首《先忠烈王遗迹》诗,此为第八首,题下注明“勤王者”
注释: 夹沟山中夜行 马渡夹沟东,溪桥卧断虹。 夜阑群动息,月出四山空。 物色归尘外,天形入镜中。 兹游奇绝甚,琢句恨难工。 译文: 在夹沟山中夜行 马渡过夹沟东面,溪桥卧倒在断虹之上。 夜深了,万物都静下来了,月亮从四座大山升起,把四周照得很亮。 景物的色彩都回到尘土之外,天空的形状像镜子一样倒映在水面上。 这次旅行非常奇特,但用词不够准确,令人遗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千年木 - 注释:千年,形容树木生长了很长时间,历经沧桑。 - 译文:这棵千年的树木见证了多少变迁? 2. 嘉木何年种 - 注释:嘉木,美好的树木,指此树。何年种,问及这棵树种植的具体年代。 - 译文:这棵美好的树木是什么时候种植的呢? 3. 巃嵷护古坟 - 注释:巃嵷,形容树木高耸而坚固的样子。护古坟,指这棵大树守护着古老的坟墓。 - 译文:这棵树多么高大
注释: 1. 山前收战场后,洗马向晴波。 2. 髀肉加鞭久,腰痕受箭多。 3. 敌兵愁弃甲,征戍喜投戈。 4. 旧迹无寻处,沙头剩绿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第一句“山前收战场后,洗马向晴波”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情景,山前已经没有战争的痕迹,洗马正在向着晴好的水面走去。这里的“洗马”是指古代的一种官员,负责清理战场
注释: 青草湖的阴路上,神仙和人的足迹尚且留传。 雕翎箭已经射出去,蜃气幻成的楼阁却无法形成。 乱石滩的声音急促,连村树的颜色浓重。 英灵知道不会散,时常在此游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先忠烈”王遗迹的描绘。首句点出地点是青草湖,次句描绘了神人和人迹的痕迹,表达了对先忠烈的尊敬和怀念。接着三、四句描述了湖边的景象,五、六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先忠烈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
射的山 空山崖石上,羽镞半留形。 鸟过不敢下,苔封疑有灵。 子孙传野史,守令刻新铭。 亦有南开府,忠勋继汗青。 注释: 1. 射的山:指山名。 2. 空山:指山中无人。 3. 崖石上:指山壁上。 4. 羽镞:箭上的羽毛。 5. 半留形:箭上有一半留在山上。 6. 鸟过不敢下:鸟儿飞过不敢落脚。 7. 苔封疑有灵:苔藓覆盖的地方,让人怀疑有神灵存在。 8. 子孙传野史:子孙们记载着当地的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