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 -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丰年的场合向欧阳令君(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学者)赠送了十二首诗,并用歌声来庆祝这一美好时刻。这里的“丰年”象征着丰收和繁荣,而通过诗歌和歌唱来表达对这种景象的赞美,展现了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交流方式。 2. 恭惟两夫子,休宁托维桑 -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两位老师的敬仰之情,他们就像两棵参天大树
【注释】 1. 昆玉:指有才能的人。2. 次第:按次序,依次。3. 黄甲:黄色的官服,指官员。4. 衮钺共书:指皇帝的命令和文书。 5. 文教洽:指文化教育。6. 恊春草:指春天茂盛的草木。7. 词源:指诗歌创作的源泉。 8. 苏公:指苏轼。9. 才名:才华和名声。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欧阳令君的十二首诗的引歌,歌颂了欧阳令君的美好品质和才华。 第一句“羡君好昆玉”,表达了对欧阳令君的敬仰之情
【注释】 出逢:遇到。漕舟(cuó zhōu):运输粮食的漕船,泛指官船。 联樯(qiáng)密:两船相接。樯,船上的桅杆。 苦口:苦口婆心。 忍后莫争先:忍受困难之后不要急于争先。 宁缓勿求遽:宁可慢慢地前进,也不要急躁地追求迅速。 简书:书信,即公文。 衣冠:这里指官吏的服饰。 危坐:端坐。形容忧思重重,不能安坐。 缅怀:追想,回想。 古贤哲:古代的贤明之士,这里指那些在历史上有名望的贤人。
这首诗是欧阳令君的《丰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北过松萝门,孝子有先陇。 南望葆真山,忠肃起高冢。 更代今几年,不复薙荒茸。 考图还旧物,据史得芳踵。 勉哉忠孝心,邦人一倾竦。 尔知令君仁,宁知令君勇。 诗的第一句“北过松萝门,孝子有先陇”表达了诗人在经过松萝门时,想起了孝顺的儿子们。这暗示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二句“南望葆真山,忠肃起高冢”
诗句释义 1 民书献天府,息耗古所珍。 - "民书":指百姓上书,反映民情。 - "献":进献。 - "天府":古代帝王藏文书的地方,此处泛指皇宫或政府。 - "息耗":消除损耗。 - "古所珍":古代视为珍贵之物。 2. 役法在有司,撙节敷皇仁。 - "役法":指劳役之法。 - "有司":主管的官员。 - "撙节":节约,节俭。 - "敷":广泛。 - "皇仁":皇天之恩。 3.
注释: 1. 潇洒将军瘦于竹,一轩可比筼筜谷。 潇洒的将军身形比竹子还要纤细,一轩之高可与筼筜谷相媲美。这里的“筼筜”是一种竹子的名字,“一轩可比筼筜谷”意味着这个房间的高度和宽度都超过了一般的屋子,显得格外宽敞高大。 2. 清风吹动紫宣毫,更遣孤山春意足。 清风吹动了紫色的宣纸,仿佛是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空间。这里的“紫宣”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
这首诗是关于华处士的挽歌,华处士即华歆,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锡山华名宗,系出齐孝子。” 注释:锡山(今山东淄博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地名,这里指代的是华氏家族的故乡。华歆的祖先是齐国的贤人,因此华氏族人以孝顺闻名。 赏析:这句诗通过提到“锡山”和“齐孝子”,暗示了华歆家族的渊源和文化背景,也表达了对其家族历史的尊重。 第二句
诗句 1 今年闰月秋声早:暗示了时间的紧迫,闰月的秋声比常年更早。 2. 雨后凉风叶堪扫:描述在雨后的凉爽天气下,树叶可以轻易地被清扫掉,表达了一种清新、整洁的氛围。 3. 知君夙戒有行期:意味着你很早就知道你要离开,并且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和准备。 4. 疋马晓出东门道:骑着马在清晨走出东门,可能是去往丹徒县或其他地方。 5. 忆当与君识面时:回想当初与某人初次见面的情景。 6.
苏墨亭 苏墨亭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迹。亭子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亭子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和佛教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译文: 苏墨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迹。亭子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 令君初下车,随车一丈雪。 嗣岁麦有秋,远近总欢说。 继此三周星,风雨常应节。 老天锡贤侯,不遣民望觖。 稻陇铚艾忙,枫林鼓声彻。 何处劭农文,徒焉寄愁绝。 注释: - 令君:对他人的敬称,这里指欧阳令君。 - 初下车:刚刚上任。 - 随车一丈雪:形容欧阳令君上任后,道路旁积雪深厚。 - 嗣岁:接着的一年。 - 麦有秋: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 - 远近总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