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
【注释】 ①戊戌:指唐代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诗人自长安出发,经河南、河北到汴梁。②长茭:即长茭草,一种水生植物。③薪土:用柴火烧饭的土灶。④平成: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改开元为天宝,故称天宝年间。⑤樯竿:船上的桅杆。⑥鸿:大雁的通称。 【赏析】 此诗是诗人出长安赴汴梁途中所作。诗的前四句写黄河两岸之景;后四句写旅途之叹。全诗以“渡河”二字起头,而结之以对“独倚樯竿望去鸿”的形象描写
注释: 无多形胜感兴亡:没有什么太多的风景胜地,但能感受到国家的兴衰。 万里秋阴接点苍:秋天的景色覆盖了千里远的山峦,与苍山相接。 石火年华催老大:像石头燃烧一样迅速的老去。 海天愁思易悲凉:海天之间容易让人产生悲伤的情感。 谈经旧扫阳明席:过去曾在阳明堂讨论经书。 问字谁登叔重堂:询问字迹是谁在叔重堂上书写。 野色江光连鬓影:野色和江光连着头发的影子。 武乡祠外倚斜阳:站在武乡祠外倚靠在斜阳下
凉夜(壬辰) 冉冉香传小树花,闲庭风露浩无涯。 断镫儿误求爷乳,歉食妻疏到母家。 深夜能陪敕赐丑,荒山暗老石经叉。 松头月上难禁渴,汲水亲烹没叶茶。 译文: 冉冉香气传来小树花,闲庭风露浩无边际。 断镫子误寻爷奶奶,歉收时妻子去母家。 深夜能陪伴御赐丑,荒山暗淡岁月如刀割。 松头上月亮高挂难解渴,取水亲手烹煮没叶茶。 注释: 1. 冉冉香传小树花:形容香气缓缓飘来,仿佛是小树花散发出的香味。 2
《春山夜诵(壬辰)》 【释义】 漱齿华池万虑空,赏心遥夜七寮同。 山香如海花齐发,天净无尘月正中。 虚壁亭亭深入露,凉镫焰焰不生风。 年来渐省箪瓢事,绛帐笙歌笑马融。 【译文】 漱齿华池万虑空,赏心遥夜七寮同。 山香如海花齐发,天净无尘月正中。 虚壁亭亭深入露,凉镫焰焰不生风。 年来渐省箪瓢事,绛帐笙歌笑马融。 【注释】 - 漱齿:漱口。 - 华池:美酒之池。 - 万虑空:一切烦恼都消失了
谒比干墓(乙未) 墓禽知敬久无音,樵采含凄远不侵。 气共微箕存祖社,魂伤姬孔表冈林。 千秋死谏无公酷,半日句留望古深。 垄畔请携卷石去,桉间时见昔年心。 注释 1. 墓禽知敬久无音:墓地中的鸟类因长久的无人问津而失去了叫声,象征着墓地的冷清与寂寞。 2. 樵采含凄远不侵:采柴的人带着悲伤离去,他们的悲伤不被打扰,表达了深深的哀愁。 3. 气共微箕存祖社:气息与微箕山的灵气共存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张耒的《人日度荥泽口(乙未)》。 黄流滚滚自天来,夜斩层冰晓楫催。 【注释】:黄水滔滔地自天上流来,夜中被冻得硬邦邦的冰层在晨光的照耀下被冲碎。 【赏析】:首句“黄流”二字,点明了节候和时令,说明黄河水势浩大,气势磅礴,给人一种雄浑壮阔的感觉。“滚滚”二字,则形容了水流的汹涌澎湃之势。第二句“夜斩层冰”描绘了黄河在夜间冲破了层层冰封的景象,而“晓楫催”则描绘了人们清晨起床
【注释】 过海龙囤:指龙岩。 异时:异代,异代的帝王。 王师:皇帝的军队。 蒙业:指国家。 粲价:形容文辞华丽。 岑黄:指山色。 【赏析】 这是一篇描写龙岩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囤上风云绕夜郎”一句写龙岩在云雾中巍然耸立,周围环绕着夜郎国。 “异时龙凤此荒唐”一句表达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叹,认为龙岩是历史上的辉煌之地,但如今却荒芜不堪。 “王师八道从天下
【注释】 1.元日:农历新年。石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2.大騩(mù)南畔:牛马等大牲畜的南边。午:正午。 3.小溵(hú)东头:水边的东面。步写忧:步行徘徊,表达忧愁。 4.并路:并排的路。牵衣:拉着衣襟,指孩子。有母:有母亲。 5.望乡遮眼:眺望故乡,泪水模糊了眼睛。树无雠(cóng):树木没有仇恨,指故乡。 6.银幡:即“银旛”,古代用彩色丝帛制成的旗帜。士女:女子。王正月
诗句:明月池寄邓湘皋显鹤诗老(壬辰) 译文: 邓子诗才妙天下,不见风流今几年。长沙日落涉何处,系马堂阶应醉眠。明月池头苦相望,孤立江上但寒烟。得书傥遇长安使,折取梅花寄岁前。 注释: - 这首诗的作者是郑珍,字子尹,号柴翁。他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 - “邓子”指的是邓湘皋。他的诗才被誉为“妙天下”,但他已经多年没有创作了。 - “长沙日落”指的是在长沙看到的夕阳景象。 -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的旅途之苦。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奇,耐人寻味。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徵。”出衙与居衙一样都是公务之差遣,但出衙时的心情却比居衙更加沉重。这是因为出衙就意味着要远离家乡、亲人,去到陌生的地方。而所要去的地方又是瘴气横流的蛮荒之地。所以出衙时的心境就如居衙一样地沉重。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这句写在途中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