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杂诗 其二 (辛酉) 注释: 1. 中宵闻风声,起视庭树疏:深夜听到风雨的声音,起来看庭院的树木已经稀疏了。 2. 览彼木始荣,叶落不成墟:看着那些树木刚刚开始茂盛,树叶已经落成废墟了。 3. 生才已旷世,涉变尤无馀:生我才已经错过了一个时代,面对世事变迁尤其无能为力。 4. 承尘留薄寒,内帷有残炉:被风吹动的纱帘留下一丝薄寒,内室的帷帐中有残留的余烬。 5. 过时竟何用,况欲为橧居
译文: 炎热的暑天,雨意渐浓。 起初像是霰子落在树枝上,很快变成了倾盆大雨。 太阳持续暴晒也让人感到不适,因此积蓄雨水并非为了早晚。 梧桐树翻起了干枯的叶子,兰蕙等植物的根开始慢慢复苏。 期盼已久的凉爽让我心情愉悦,推开窗户迎接清凉的微风。 中伏还没到秋天,万物依然繁茂。 冻死的苍蝇收起翅膀,湿漉漉的蚂蚁随水奔流。 鸟儿飞翔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夕阳西下时我明白了月亮已经暗淡无光。
十一月初一夜重读邓秋门遗诗(己未) 八卷遗诗有陈迹,廿馀年来尚恻恻。 故人骨冷西樵山,不忆京华久行客。 开篇一序我少作,中有唱和郊与籍。 当时国事已可哀,隐隐诗篇各相惜。 自子之死我深居,读书十载在山泽。 岂知出游壮岁后,懒复治诗困行役。 如今衰迟似枚子,江海贩书较尤适。 吁嗟成就皆莫期,究不若子卧窀穸。 如今羡子绝年少,呕心不让李长吉。 遗诗重读辄三叹,子若生年亦发白。 乃知诗事令人老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宣南积潦二尺强,暑雨为溽忽变凉”,描写了诗人在宣南看到积水深达两尺多的情形,同时描绘了暑雨过后忽然间天气凉爽的情景;颔联“须臾晴景复阴曀,梧桐翻叶鸟宿梁”则描述了天气转晴后的景象,即天阴了,梧桐叶子也翻卷起来,鸟儿飞到屋梁上筑巢;颈联“累月休假犹旁皇,南北多兵怀我乡”写诗人长期休假在家,但因战乱而感到不安;尾联“一身不归又秋至
杂诗其一(辛酉) 暖气在海棠,几日发春绿。 桃梨亦含蕾,梧桐渐捎竹。 微微蕙兰根,郁郁芰荷渌。 感物叹景迟,忧生伤世速。 注释:暖气在海棠花上,经过几天后,它开始发出春天的绿色。桃花和梨树也开始含蕾,而梧桐树和竹子也逐渐长出了新芽。微微的兰草和兰花,郁郁的荷花和菱角,清澈的水面上荡漾着。看到这些景物,我感叹春天来得如此之晚,同时也担忧着国家的命运。 绪风送馀雪,新阴待众木。 忽思乡国寒
杂诗其二(辛酉) 黄菊未始华,梧桐尚成阴。迟霜寡秋色,夏荫留鸣禽。譬彼绝续交,容我徘徊心。黄陈一已往,吾衰宁自今。能毋始今朝,更溯浔阳寻。南山不在目,有酒谁共斟。 注释: 1. 黄菊:指菊花,一种在秋天开放的花卉。 2. 未始华:没有完全开放。 3. 梧桐:两种树名,常绿树种,夏季可以提供阴凉。 4. 尚成阴:仍然保持阴凉状态。 5. 迟霜:晚来的霜。 6. 寡秋色:缺少秋天的色彩。 7.
诗句释义 1 元巳丽兹晨,微雨朝霁暖: 这两句描写了早晨的景象,天空晴朗,但下了几场小雨,天气转暖。 2. 鸣莺动新绿,岸苇坼冰管: 鸟儿在鸣叫,春天的新绿已经长满了岸边的芦苇。 3. 江亭二三子,夙昔游已远: 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在江边的亭子里,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4. 独来岂不乐,惟子共休浣: 诗人虽然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但并不感到孤单,因为他知道还有这位朋友可以共同享受这个时刻。 5.
【注释】 ①白沙先生:即陈白沙(1483—1548),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字公甫,号白沙居土,广东海丰人。著有《白沙遗书》。心贺诗卷:陈白沙的书法作品。 ②柯廷言:即柯廷珍,字廷言,明末清初诗人。尹阳江时:指在阳江任知府期间。 ③祠宋太傅张世杰墓于赤坎:在赤坎为纪念南宋名将张世杰而建的祠堂。 ④秋枚:即袁枚,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壬戌:指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⑤携置北来:携带着诗卷到京城
杂诗其一(辛酉) 清初说理学,学故在遗逸。 乾嘉盛考据,词流亦辈出。 随波遂不反,道咸稍佞佛。 世风虽数变,士行未全失。 注释: 1. 清初说理学:清代初期,儒学开始强调“理学”的重要性。 2. 学故在遗逸:学问和知识应该追求卓越和超脱世俗。 3. 乾嘉盛考据:乾嘉时期,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兴起并盛行。 4. 词流亦辈出:文学创作和理论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人才。 5. 随波遂不反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为友人朱彊村先生画的《霜腴图》而作。“霜腴”指秋天的花,也就是菊花。这首诗以菊花自比,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像菊花一样岁岁岁寒,岁岁荣华的心愿。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1)黄菊有根性,岁换独开晚。 注释:只有菊花具有根茎,它每年岁末才开放。 赏析: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菊花。 (2)虽残不去枝,自昔得霜健。 注释:虽然菊花已经凋零,但仍不脱离枝头